恪尊师德,不负育人初心——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七小学楚才作文教育纪实

离蝶变的青山江滩不远,有一只破茧的蝴蝶正向我们扇动着美丽的翅膀——钢城第十七小学,经过多年的蛰伏,于今年楚才作文竞赛中斩获一个特等奖。

走进钢城十七小,一抬头,便能看见学校的校训“我善、我思、我行”,学校对学生寄寓的期望由此得以窥见。

在陈列室里,校长童玉红、副校长杨波、语文主任彭迎、语文老师杨建英、刘莉,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方面的特色。

钢城十七小领导班子与学校楚才获奖师生代表合影。

柔和高效的教育方式

童玉红介绍,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教师的言行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学校的历任校长都很注重这一点。在采访间隙,彭迎对我们讲述了刚刚在操场上发生的一件事。

钢城十七小是严禁学生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但彭迎在操场上巡查时,发现有学生在吹泡泡糖,便赶紧过去问了一下。原来,有个三年级的学生偷吃泡泡糖,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并没有严厉地指责他,而是要他拿出52个泡泡糖,分给班上的同学,并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吹泡泡糖比赛,让同学们仔细体会观察如何吹泡泡,且比比看谁的泡泡吹得大,然后把这件事写进作文里。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彭迎也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她说,这样的处理方法,既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还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确实很棒!的确,这样的教育方式,真是既柔和又高效。

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

童玉红(前排右二)、钢城十七小党支部书记高继明(前排左二)、杨波(前排左一)、李娜(前排右一)和学校语文老师团队一起研讨楚才作文。

为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学校要求老师们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学校要求老师们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适当引导学生从“作文之源”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写作内容;为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学校要求老师们教授给学生有效的作文方法,并细心落实作文的指导;为解决学生写得好的问题,学校还要求老师们注重对作文的修改与讲评,这是比较花力气也最见成效的一点。

童玉红特别指出,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在一篇作文当中,就要做到三改,即改草稿、改“修改”、改成篇。老师批阅每一篇文章,随文批注至少要有三处,主要是说说学生在用词、修辞、结构等方面的不足,给他们提意见;尾批至少要写50字,主要是说说学生的优点,给他们鼓励。

除了老师对学生作文作批改,学校也鼓励学生互批,并从其中学着吸取他人的长处,避及他人的短处;也鼓励亲子批改,使作文成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童玉红(左一)、彭迎(右二)与学校楚才名师杨建英(右一)、刘莉(右二)和楚才获奖同学代表合影。

钢城十七小在校内校外开展了种类繁多的阅读活动,除了日常的师生阅读、生生阅读、亲子阅读外,还举办过“传递书香  爱心漂流”的阅读活动,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让每一本书都发挥它的作用。学校还在湖北省图书馆为全体师生制定了集体阅读卡,为师生们提供静心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培养孩子们莲一样的品性,学校还创设了“荷蜻蜓”社团,由楚才评委肖琳老师为学生授课。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着坚韧、宽容、自信等精神力量,体味着生活的酸甜冷暖,学习着表达的方式方法,从而向写作的更高处大步迈进。

提到阅读,童玉红还特地为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的一套管理经验,即晨读经典、午习俊字、晚抄美文。

早晨,学生记性比较好,学校就安排学生读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中午,自习时间只有十来分钟,学校要求学生用心练字,一方面能修身养性,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静下心来,为下午的课做准备;晚上,学生回到家,要在摘抄本上抄下自己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好词好句,或者在别处看到的感触较深的文字,作为平时的写作积累。这样的一套经验若长久地实施下去,相信对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有极大的帮助。

认真负责的师资队伍

楚才名师杨建英(右一)与她的特等奖学生廖芷含(右二),刘莉(左一)与她的一等奖学生蔡潇慧(左二)合影。

初次见到钢城十七小的老师们,就不得不说,可能因为常常带着一颗炽热的爱心和孩子们相处,他们都特别显年轻,脸上总浮现亲切的笑意。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获得者廖芷含的语文老师杨建英虽已近退休之年,但仍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不肯接受学校的特殊照顾,而且常用一些年轻活泼的方式来教学,她是真心热爱着教育事业的。她很看重对周记的讲评,每篇周记都会认真圈点批注,还会专门抽出一节课给学生作讲评。这样的讲评课有很多拥趸,连班上总和不同科目的作业本“打游击战”的张望同学,也非常期待讲评课的到来。当然,考虑到讲评课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杨老师还会在周记文末为孩子们真情留言,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开导。周记,无形中成了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阵地。

有个叫吴忧的学生,之前在楚才作文竞赛中得了三等奖,父母、亲戚、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今年楚才季时都对她寄予厚望,这使她内心压力非常大,于是她在周记中对唯一信赖的杨老师倾吐了心绪。“做好你自己最重要!在老师心目中,得奖与否你都是优秀的,都是我喜欢的学生。”杨老师的回答,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她在第二篇周记里对杨老师表示了感谢:“在我有些迷茫、对自己失去信心时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我就知道,您一定会告诉我,我想要的答案”。杨老师给予她的慰藉,定会让她更沉稳地走过其他崎岖。

楚才名师杨建英在批阅学生周记时鼓励学生写好楚才作文。

楚才作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蔡潇慧的语文老师刘莉也非常看重周记,且更看中阅读的重要性。从学生上一年级开始,她就非常提倡亲子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让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共同成长,也能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有助于孩子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真情感。这样的阅读要求,甚至早于部编版教材对亲子阅读所作的要求。经过这样的积累,孩子们在游玩泰山时能说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在看到梨花开时能说出“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很让家长们感到惊喜。

除了加强阅读,刘莉还常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的小事或典型事件中挖掘写作素材。班级里几位管理者给自己多打了几勺绿豆汤,被几个学生发现后,双方便发生了争执。刘莉便利用这个突发事件,在班上展开了讨论,引导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学会严于律己。以此为契机,刘老师让孩子们把这件事写在作文里。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平时作文写不长的学生,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平时作文内容不够深入的学生,竟然在文中体现出了深刻的思想性。几位家长,尤其是当事学生的家长,也在文后附上了自己和孩子交谈的过程,写下了孩子的成长与收获。相信,这样的引导对孩子们来说,具有非一般的意义。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刘莉也特别重视对作文的修改。她要求学生自己当堂写作,然后念给同学听,念给父母听,念给知心朋友听……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作文才能有进步。

清醒自知的可爱学生

钢城十七小2019届毕业生廖芷含喜获第35届楚才特等奖。

“好想吃十七小的饭!”还没进校,廖芷含就对着彭迎喊出了这句话。

今年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获得者廖芷含,现在读初一,已经离开了十七小,但她心中仍然十分挂念十七小的一切,尤其是杨建英。

五年级时,父亲心脏病发作,好几次报病危,廖芷含把这件事和自己的担忧都写进了周记,杨建英老师看到后,在周记点评中给她鼓励,还在办公室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站在中学的起点,回望在钢城十七小度过的六年小学时光,廖芷含还特别感谢杨建英老师的认真负责,也感激钢城十七小给她的一切。她感激在钢城十七小,同学和老师经过六年的磨合后,变得更为默契、更有凝聚力;感激钢城十七小给了她更多学习吉他、舞蹈等兴趣爱好的机会;感激钢城十七小把她培养成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个自知自醒的孩子。

提到写作,廖芷含的眼里又泛起了光。她说,三年级看到《楚才文萃》时,觉得里面的语言很优美,于是开始对文字产生了兴趣。在考场上看到“完美小孩”这个题目时,想到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有父母离异的情况,她便在文中构想了自己父母离异的情节,其实是想以自己的视角来写写朋友的感受。她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太适合写叙事类文章,因为细节描写是她的弱项;但她对优美文字的喜欢仍不改初衷,“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些押韵的文句,很得廖芷含的欢心。

钢城十七小蔡潇慧同学喜获第35届楚才一等奖。

与噼里啪啦“疯狂输出”的廖芷含略有不同的是,楚才作文竞赛四年级一等奖获得者蔡潇慧稍显平和,她斯斯文文,白白净净,人送昵称“小白菜”,安静中透着点活泼,一开口又显出大方。

讲起关于写作的心得,蔡潇慧特地提到了摘抄。她每次读完一本书,都会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还会在书旁作一些批注,然后选一些好词好句,将它们抄到摘抄本上。现在,她写过的摘抄本摞起来已经有一块砖那么厚了。休闲时,有灵感的话就会写一些小练笔,说说自己的家庭生活,讲讲自己看过的风景等。她说,这次能得奖离不开刘丽老师的关注,老师在作文后给她的鼓励性的评语,总能给她力量。而且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修改作文,也让她受益颇多。

除了写作素材的积累、技法的习得,蔡潇慧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她的写作助了不少力。蔡潇慧的获奖作文是《爸爸的最怕》,灵感便来源于他们一家三口的趣事。爸妈用有趣的语言为她讲述一些工作中的趣事,久而久之,蔡潇慧也受了影响,形成了幽默的风格。她每天晚上都会和父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骆驼祥子》让她感受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唐诗三百首》让她体会到了诗词的音韵和艺术魅力……经过长久的积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名句都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结束采访,走出校门,回头和老师们挥手,又一眼看到了教学楼上硕大的教训“我善、我思、我行”,而此刻正站在校训下的老师们,不也正这样做着么?他们护着孩子们的尊严,搭着孩子们与家长作沟通、与生活作融合的桥梁,处处体现着善意;他们每日思考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并督促孩子们勤于动脑,时时进行着思考;他们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们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每每树立起信心。有这样一群尽职尽责的老师、清醒自知的学生,何愁不能孵化出更多斑斓的彩蝶。(文/周鲲 易岚 覃宇红)

唯楚有才,钢城为盛。

【编辑:付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