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讯(通讯员 孙庆阳)今年以来,江夏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不断创新营商环境服务机制,拓宽企业、群众与政务服务交流渠道,围绕“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材料最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努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和营商环境最好的“江夏样本”,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服务机制,打响江夏政务品牌
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江夏区委要求,出“硬招”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落实优惠政策,出“新招”推动企业发展,出“狠招”破解融资难题。全区上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当好“大掌柜”,又要做好“店小二”,把企业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投资环境都优化好,用做权力的减法,去做市场活力的加法。
今年以来,共计减税降费13.4亿元,引导支持银行向企业贷款10亿元以上,建成投用1033套人才公寓,有效缓解了成本高、融资难等企业最需最盼的难题。
4月,武汉江夏光谷南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启动。区里从落户、融资、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扶持,多项奖励最高均在1亿元以上。区委、区政府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走访企业开展“企有所呼,我必有为,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活动。
优化审批效能,打造江夏发展速度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工业项目创江夏速度最快35个工作日。”按国家规定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需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而在江夏区办理力擎人防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审批的湖北力擎人防设备有限公司仅用了35个工作日,成为全市审批用时最短的项目。
“半小时可领营业执照,江夏率先启动‘一键开办’!”江夏区主动申请作为武汉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试点区,在全省率先搭建“智慧江夏企业一键开办”平台,通过人脸识别注册、网上实名申报、AI自动审核,实现营业执照立等可取。
江夏率先推出“5+2”政务服务窗口,市民周末也能办理不动产和临时身份证等业务。自9月23日,江夏市民之家试运营以来,公安窗口2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为市民办件15000多件。
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创新工程建设审批制度“加速办”、“拿地就开工”模式“提前办”、开展审批“直通车”“靠前办”、1+3+N服务体系“帮代办”等多项便企便民措施,相关改革举措获得企业和市民一致好评。
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江夏市场合力
争创新城区"一流"营商环境,各单位联动打好“组合拳”。
在江夏市民之家企业开办专区“一键开办”,“一日办结”;办理建筑许可审批环节精简到20项,审批时间减至19-33个工作日;登记财产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和交易监管、核税与登记并行办理;用电、用水、用气等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大幅压缩等,这些基础性指标的优化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广大群众。
区卫健局正式运营湖北省首家智能计划免疫门诊,新开发智慧计划免疫系统,所有环节都实行智能化管理。协和江南医院上线“刷脸就诊”,全程仅需几十秒,挂号不再“排长龙”,在远城区中率先引进超声E成像技术。
区税务局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业“一日办”,成功实现“一天拿执照,当天领发票”,推出“容缺办理承诺制”,让纳税人“来一次,全办好”,既提速了涉税办理,又增强了征纳互信。
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在新城区中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费网上缴纳,可选免费邮寄方式领取不动产权证,全程可能只用“跑一次”。
区法院成功完成我区首次“跨域立案”。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分别作为协作法院和管辖法院,完成了两起案件的“跨域立案”,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
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军运村首次使用天然气智能远传表。用户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宝上输入用户账户信息即可完成天然气缴费,上线“智慧燃气”。换上物联网表,居民在家就能充值缴费。
区住建局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全程电子化,“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网上公示”,审批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区供电公司用上“智慧电”客户端板,让军运村成为武汉首个智慧用电小区。
区生态环境局出台我区空气质量细化管控方案,今年前十个月在全市“拥抱蓝天”行动中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不花一分钱,不跑一步路”,一直没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江夏乌龙泉街致富村皮家湾今年在家门口领到了不动产权证。据江夏区乌龙泉国土资源管理所负责人介绍,2005年,皮家湾村民整体搬迁,次年,村民集中搬入还建房,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均未办理不动产权证。获悉了村民们的办证诉求后,江夏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和江夏区行政审批局直接将移动政务服务车开进村,现场给村民集中办证。
【编辑:吴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