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毛衣比上课难10倍,他们学习编织温暖孩子们的心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8日讯 长江日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启动2019“针心针意”大型暖冬公益行动。12月8日上午,来自武汉三镇的近百名“织女”“暖男”们相聚昙华林社区,首场公益编织课堂火爆开课。从大学生到退休老人,从零基础到编织达人,边交流学习编织技巧,边分享传递爱心,窗外寒风簌簌,屋内笑脸盈盈。

既有亲姐妹  

也有公益好姐妹

李桂芳、李平芳、李引娣(从左至右)亲姐妹三人一起来学习 记者唐婧妮 摄

李平芳连续三年参加“针心针意”活动。昨日,她特地从六合路赶到昙华林,这次还带上了姐姐李引娣和妹妹李桂芳。李引娣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我和小妹都是受平芳的感动来的,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打很多漂亮的衣服、帽子送给孤儿,今年我们也一起来。“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小孩打毛衣,比打麻将有意义得多。”李引娣哈哈地笑着。“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健康成长。”

一大早刘女士从光谷生物城赶来,她与本次课堂的很多人都是老朋友了。三年前,因为公益课堂她认识了金辰。金辰成立了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金辰合作服务中心,是一名专职公益人,协助贫穷妇女学习织造技艺,每周末都会组织织造讲堂。“我跟着金老师学习了虎头鞋、编织、扎染、胸花还有手工包等。”本次公益编织课堂的老师祁小英也曾跟着金辰学做虎头鞋。据了解,不少妇女跟着金辰的公益课堂学习后,不仅经济收入增长,有的还被吉庆街等民俗风情街请去现场表演。金辰告诉记者,编织是一种乐趣,公益课堂让编织乐上加乐。

大一“暖男”:打毛衣比结构设计课难10倍

读大一的何生认真给围巾起头 记者唐婧妮 摄

何生是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他将领到的毛线挂在脖子上,两只眼睛紧紧盯着两根棒针,动作缓慢而迟疑。看着他投入的神情,编织老师都不忍打断他。眼看着他打出了一个洞,他求助老师,“这里有个洞,会不会漏风啊,打毛衣比结构设计课要难10倍。”何生是编织“零基础”学员,他对记者说:“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打毛衣,但一想到是为孤儿和留守儿童编织,我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据了解,他和其他八名学生都是“金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刘金星老师将“针心针意”的活动转发在志愿服务群后,报名十分踊跃。“老师请您再起个针,我拍个视频回家复习。”志愿者张璇智怕现场记不住,在老师教学时凑近拍摄了许多视频片段。志愿者陈贝告诉记者,虽然今天是第一次学习,但是我们回学校后会一起织,互相帮助。争取每个人都能织出成品来,温暖留守儿童和孤儿们的心。

读大一的陈贝、张璇智认真讨论 记者唐婧妮 摄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尹蕾老师也带着学生一起来到现场。“我这次招募的都是对编织有兴趣的学生。”读大一的刘丹告诉记者,平时她就特别喜欢做各种手工,编织上不懂的地方会自己去搜教学视频。

70多岁的吕志宝奶奶也来到了现场,瘦小的她拎着一个大口袋。“我最近身体不太好,没办法自己打,我就给孩子们买了点礼物。”她一样样地拿出来给记者看,一共有20顶帽子、10双袜子、10双手套、20条围巾,都是全新的,包装得整整齐齐。吕奶奶的善举让现场的“织女们”十分感动。

“最美家乡人”徐紫珈(右一)正在发放羊毛线 记者唐婧妮 摄

“最美家乡人”徐紫珈早早来到现场当志愿者,组织“织女们”签到、领取毛线和发放爱心卡。活动中她成了几位大学生的“私人指导”。“看到这么多大学生来学习编织我很开心,公益就是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12月11日上午9点30分,我们将在江汉区万松街道商务区第一社区(地铁3号线云飞路附近)举办第二场公益编织课堂。在专业的编织达人的帮助下,让您在快乐做公益的同时,还能多学一门手艺。您可以关注“长江公益”,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姓名+联系方式”参与报名。在现场,我们会将集中采购的毛线、棒针分发到“织女”手中,用于编织毛衣、手套、围巾、帽子等御寒物资,并在集中时间统一收集打包。每位爱心“织女”还将得到一张贺卡,可以将自己的祝福写在贺卡上一并送到孩子们手中。(记者唐婧妮 马慧洁 通讯员文娜)

【编辑:戴容】



(作者:唐婧妮 马慧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