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20kg铅衣做手术,这位房颤专家有望让患者告别终身服药

叶平正在查房。记者 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7日讯(记者黄莹 莫梓芫)春节前,34岁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叶平比平时更忙了,有时甚至熬到凌晨三四点。他很少有机会陪家人,说想把更多时间留给病人,“在医院,越忙越开心”。

年纪轻轻的他是武汉房颤治疗领域的一枚“新星”,每周一开有房颤专家门诊。其团队在一年里,让医院的房颤手术量翻倍增加,他自己不久前还拿到了相关手术的全球带教资质,国内罕有。在湖北地区,他不仅率先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JCI发文,还创新手术术式,去年成功实施了湖北首例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如广泛应用,或有数百万房颤患者将告别终身服药。

叶平在做分子生物学实验。记者 胡冬冬 摄

穿20公斤重铅衣连做两台手术

记者在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心内科看到,7日上午9时30分,叶平开始为一名患有阵发性房颤的五旬女患者做射频消融手术。她病情尚未发展到很严重,过程并不难,一个小时顺利完成。

10点半后,他到病房查看术后病人恢复情况。匆匆吃过午饭,他和即将做手术的两个病人及家属做术前沟通,交代手术并发症、成功率、费用等问题,各自用去半个小时,“有时沟通时间会更长,今天算是比较顺畅的。”叶平说。

叶平在为一位患者做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记者 胡冬冬 摄

叶平在为一位患者做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记者 胡冬冬 摄

下午3时,已经从后湖院区赶到南京路院区的他,再次上了手术台,为一名71岁的新洲男子做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由于已是房颤晚期,病情复杂,手术一直做到晚上7时30分,才终于成功完成。4个半小时的手术过程极其烧脑,病变的心脏就像一块肉眼看不见的复杂电路板,需要借助三维导航系统,在密密麻麻的“线路”中找到紊乱的那条,将其“烧掉”。

这两台手术要在X射线下进行,叶平至少各有半个小时必须穿着20公斤重的铅衣。以前更是经常一穿3个多小时。下午手术结束后,他的手术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下来后腰和脖子非常疼,腰肌劳损避免不了。这种手术完全是脑力和体力双重上战场,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战术。”

叶平说,下了手术台不能回家休息,因为已和呼吸科约好了晚上讨论事情。临睡前,他还要做科研,现在正是申报各种课题、基金项目的关键时候。

很长一段时间,叶平像国内多数医生那样,在科研方面都以基础研究为主,临床研究很少涉足。但他目前已将研究重心放在临床上,通过一次次手术,来寻找更好的方法提高复杂心脏手术的成功率。他认为这更能快速直接地造福于患者。

为患者搭建免费医患交流平台

忙完手术,叶平点开手机上的“好大夫”app,回答网友提问。这样的网上问诊,他每天工作完都要做一会儿。现在在线问诊平台都要付费,付一次费回答三个问题,由医生自己定价,但叶平从不这样做。本该付费的三个问题,他每次都点“免费赠送”。联系最频繁的一位52岁女患者,从去年11月13日,一直问诊到上月底,都没有收一次费。在“好大夫”上接受咨询近半年,叶平的访问量已有7000多次。

“不想给患者增加负担。”叶平说。他正在建立自己的房颤患者数据库和完全免费的医患交流平台,最终脱离商业化的第三方平台。他自己设计了一张“房颤随诊卡”,到医院看病的房颤患者都可以领到一张。医生只要输入卡上ID,就能查询到患者的相关病案记录。随诊卡现在已发放了200多张。

叶平正在查房。记者 胡冬冬 摄

医生夫妇没法一起吃年夜饭

除了搭建数据库,叶平还计划在2018年开展房颤免费筛查,从社区扩展到全武汉市,同时联合厂家为房颤患者提供免费的可穿戴式监测设备。

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已超千万,然而患者对该病的知晓率仅40%,加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诊断率和治疗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为引起大众对房颤这一疾病的重视,叶平正着手建微信公众号开展科普。

今年春节,叶平对记者说,他将又是7天无休,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要上手术,已安排大年三十晚上在医院值班。在市一医院工作的妻子,大年初一、初二也已安排出诊。夫妻俩过年不仅不能回老家陪老人、孩子,连年夜饭也不能一起吃。

【编辑:陈智】

(作者:黄莹 莫梓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