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将被重点突破,赶走威胁武汉人健康的“拦路虎”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2日讯 (记者罗兰)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威胁武汉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怎样突破其防控瓶颈?如何量化分析不良生活方式,以便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和健康指南?记者12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科技大会获悉,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将重点突破一批慢性病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大数据平台开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要求尽快实现成果转化造福于民。

活动现场

《健康武汉2035规划》提出全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全新目标。2018年底,市疾控中心挂牌武汉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标本”“武汉经验”“武汉模式”等科技创新形成行业标杆,立足武汉、辐射全国的预防医学科研平台初具规模。2019年,以武汉预科院为核心,19所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联合完成47个科研立项,市疾控中心“地铁环境健康”“饮用水化合物监测”“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等课题与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近十年来,市疾控中心与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在HIV、流动人口、控烟等领域持续合作,积极推动艾滋病防控、全民控烟行动、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联合进一步拓宽了我市预防医学研发疆界,灵动的政策机制解放了科研力。本次大会发布:武汉预科院签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学科带头人、外籍知名学者等31人为外聘专家;市疾控中心8位突出贡献者被选聘为首席专家。获签外聘专家、武汉大学健康学院于学杰教授坦言:武汉是中国预防医学高地,高校与市区疾控部门共建预防医学平台,将使高校科研更加接地气易转化,也将带动服务市民的疾控机构提升科研力。

市疾控中心三位博士授牌“创新工作室”

市疾控中心郭燕博士专注于疾病负担和健康危险因素研究,该研究具备国际慢病防控前沿视野,或将大为改善全民健康行为减少疾病成本支出;“虫博士”田俊华是我国少有的几位蜱虫基因研究专家之一,实验室里藏有10万多只蜱虫,他所在团队命名的“荆门蜱病毒”让国际病毒学烙上了“湖北印”;万延建博士从全国各省采集近千份饮用水样,测定数千份人群尿样,他致力于研究生活饮用水中的新型污染物,或为将来更替现行的饮用水和生物样本监测指标提供依据。市疾控中心为这三位颇具“医痴”特质的年轻人分别成立创新工作室,给予独立研究权限,把他们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潜心从事自己痴迷的专业领域。

【编辑:杨京】

(作者:罗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