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投资意识越来越强,而投资专业知识的匮乏造成不少人将血汗钱掉入非法集资陷阱的悲剧。武汉市工商局提醒广大市民,投资理财要做到“三看”。
加强市场主体资格监管
严把风险防范排查关
市工商局会同市金融工作局先后制发政策文件,严格规范投融资类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对无前置审批许可的投融资类新设企业,需先取得金融部门的可行性评估意见,方可办理设立登记;对需办理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或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变更的存量企业,按照新设企业流程办理;对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或可行性评估报告的投融资类企业,工商部门不予受理;对列入全市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企业名单内企业,暂停所有工商变更事项的办理。
同时,市工商局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辖区相关企业的市场监管,对群众反映或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的企业,加大排查工作力度。截至2017年底,排查投融资类企业8776户,向相关部门移交涉嫌非法集资线索417条。
警惕高息陷阱
投资理财要做到“三看”
武汉市工商局提醒广大市民,投资理财要做到“三看”。
一看企业主体资格。看企业是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是否取得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政府金融局(办)等部门批准文件,理财产品是否在批准经营范围内,对未取得相关证照的经营者,广大市民要高度警惕。
二看企业投融资广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因此,凡是看到企业广告中含有“高额收益”、“固定回报”等内容的,广大市民群众须谨慎。
三看企业信用信息。当前,我市正在进行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相关部门正在持续收集各类企业的许可、处罚信息并记于企业名下向社会公示。广大市民可登录“信用武汉”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查看相关企业的行政许可或行政处罚情况,对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或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应慎重选择。
(记者梅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