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民族街——“三个一”理念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民呼我应 落地落实 ⑬ 】

位于江汉区南部的民族街,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房屋老旧,下辖龙王庙、和平、大董、涂家、万年、武胜6个社区,其中5个社区被列入征收范围,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共建共享惠及民生,精准服务不落一人。“民呼我应”工作开展以来,江汉区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民族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四全工作法”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街道体制改革为依托,以融成“一家人”、做好“一件事”、织密“一张网”的“三个一”为理念,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多元共治融成“一家人”

志愿者上门走访

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宝,以“四全工作法”为载体,通过区域化党建和综合治理平台凝聚治理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方位回应和解决居民、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

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堡垒“凝聚力”。按照“做强街道大工委、做优社区大党委、做实网格党支部”工作思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街道依托辖区教育资源,与大兴路小学、人民中学等单位组成“大工委”,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社区与共建单位组成“大党委”,经常性开展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支部主题党日等共建活动;抓好基层网格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网格支部书记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龙王庙社区地处龙王庙黄金商业圈,辖区拥有沿江一号、银河鞋业等非公企业,在武汉市作风巡查八组的指导下,社区结合企业党员结构和企业经营特点,开展“税务普法周”等一系列共建活动,凝聚非公企业党员力量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营商软环境。

万年社区文化墙

支部建设提升基层支部“战斗力”。以“标准化”为准绳,做好支部规范化建设。服务阵地“标准化”,对社区服务阵地的标识标牌、公开专栏、上墙制度、服务用语等实行标准量化,对其功能布局和设置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改善便民服务条件;党建制度“标准化”,坚持以制度为框严肃支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落实,明确责任,严格督查,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党员管理“标准化”,以集中授课和分组学习形式,在全街开展党员培训,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分类培训,借助“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及远程教育和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实现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项目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力”。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叫得响,有影响、立得住,可复制、能推广的党建品牌项目,打造党建“金名片”。

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在龙王庙、和平社区试点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打造党员管理示范带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平台,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积分制管理制度,将积分构成、积分对象分类化,建立专门积分管理台账,并进行党员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年底将全年积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重要指标之一,提高了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探索社区“五长”评比机制。以万年社区为试点,制定“五长”日常工作制度,对“五长”按月评比并予以奖励。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社区共有24名党员认领“五长”岗位,带动辖区群众30余人共同参与,社区门栋、路段、花坛、巷道、垃圾箱等处公共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银发义务巡逻队

探索“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为关爱辖区老年人,在街道支持下,和平社区、涂家社区先后成立“银发义务巡逻队”、“乐和帮帮团”党员示范岗志愿服务队,将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老党员、在职党员和社区群干组织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治安巡逻、结对帮扶、生活料理、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力量,改善生活环境,促进邻里和谐。

力量下沉做好“一件事”

宣传日活动现场

街道以体制改革为依托,深入贯彻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执法力量下沉,加强部门联动,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居民用水、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务求解难题得实效。

“全程互动”解用水难题。当解决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时,街道充分尊重民意,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畅通沟通渠道,交出一份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和平社区民权公寓、长江大厦老旧居民楼因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未实现一户一表,且饮用水和消防水共用泵房和管道,水质受影响。今年5月,街道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前期通过召开“居民意见征集会”,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并对355户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确保每家每户知晓改造情况。后期,街道积极同供水企业对接,并召集社区、施工单位、审计单位、监理单位、二次供水改造对象等参与“改造工作协调会”,确定改造方案。目前,改造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完工,届时居民群众将用上期盼已久的放心水。

“多方联动”保辖区安全。群众安全无小事。“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实施以来,街道进一步统筹多方力量,着力消除辖区消防、燃气安全隐患,让居民们生活得安心、舒心。

今年6月起,街道联合城管、安监等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排查专班”,多次对辖区居民进行“拉网式”燃气隐患入户排查,面对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9-10月,再次联合燃气企业专职人员入户排查并建档造册。城管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供气站点及餐饮店重点排查,每周至少3-4次,将燃气安全违规行为及重大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老旧高层居民住宅无消防水源,一直是消防灭火工作中的“老大难”。今年年初,街安监站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就全街高层建筑“有栓无水”及无室内消防栓等问题展开排查,并将隐患突出的3栋建筑列入“街道综合治理问题清单”,由街道、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房管所、民族街派出所等单位组成的综合治理平台随之建立。历经座谈协商、实地走访、专家指导,街道联合消防等有关部门,对3栋共7个单元的无物业管理老旧高层居民住宅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成功解决了无消防水源的问题,这一做法得到了武汉市作风巡查二组的点赞。

织密零距离服务“一张网”

深化“四办”改革

街道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通过“微邻里”平台、“四级呼应”机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好社区“微治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畅通”微邻里。结合“微邻里”平台,让守护社区环境的队伍力量充分延伸,积极招募“江汉管家”,倡导居民发现问题随时报事,社区迅速反馈,立行立改;积极发挥“社区大党委”力量,做到综合执法、机关单位、社会公共力量全进入,在“微邻里”平台亮身份,及时解决居民诉求。今年以来,居民共通过“微邻里”平台报事2542件,已办结2474件,按时办结率100%。

“落实”微整治。街道基础设施老化,辖区内万商白马商城、沿江一号、银河集团等商业卖场和小型商铺众多。保民生、控市场一直是街道基层治理工作的重心。

街道针对未被纳入旧城改造范围的万年社区进行综合整治,实施“保平安、保健康、保便捷”三大工程,通过安装门禁、更换水箱、安装油烟净化器、整修道路、电线序化等,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针对农贸市场及周边车辆占道、商户出店及“十乱”现象进行强力整治。为解决电动车规范充电、停放及自行车停放等问题,街道在闲置空地修建临时电动车停车棚,安装充电桩及充电插座;在晾晒场所增加晒衣架,减少乱牵乱挂现象;对商户宣传教育,加大日常守控力度,严控出店占道现象,美化街区面貌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秩序。

“做细”微服务。为方便老年人办事,街道政务中心划分社区专人包片包人,申请、评估、领卡、服务,都由政务中心和社区综合窗口人员一手包办,老人坐在家中就能完成全过程办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房屋征收期间,居民群众对查询、打印不动产证明需求大,街道将政务中心“24小时查询终端”放到一楼入口,居民原本需乘车近两小时到区政务中心办理的事项,现步行五分钟即可办理完毕。

让城市家园更有温度,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这是民族街基层治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族街为解决老旧城区“痼疾”探索“新思路”、寻找“新疗法”,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写下了注脚。

策划:中共江汉区民族街工委 江汉区民族街办事处  

撰文:曹欣怡 朱素芳 夏胜兰 申轶 李响

【编辑  张操】

(作者:曹欣怡 朱素芳 夏胜兰 申轶 李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