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别让汉字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跟着部首去认字

来源:大众网

《跟着部首去认字》书封

作者吴永亮记者(以下简称记):吴老师,祝贺《跟着部首去认字》(以下简称《认字》)正式出版。

吴永亮(以下简称吴):谢谢。

记:我从书的作者简介上看到,你是军校毕业,并非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我很好奇你是如何走上研究文字工作道路的。

吴:首先声明一点,我只是业余爱好,凭兴趣使然,对汉字理解还很肤浅。不过,我对汉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我识字经历的话,可从网上查看我写的《三本书教我认三遍汉字》。这篇文章获得山东省直机关工委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我同事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刊发了《一个乐于咬字的人》,也介绍了我咬文嚼字一些小故事。

记:好的。接下来,我想问你为什么想到写《认字》这本书。

吴:近十年来,我一直购买、阅读有关汉字方面的书籍,说句不谦虚的话,只要是这方面的书籍一律先请回家。如《字源趣谈——详说800个常用汉字由来》《细说汉字》《汉字的故事》等等,也有按“植物”“动物”“人物”等专题介绍汉字的书籍,这些书籍近百种,摆满了我的书橱。这些书籍有的趣味性强,有的专题做得深,但总是给人零散、挂一漏万的感觉。特别是你想找某个字,往往就是找不到,非常苦恼。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对常用字词都作了精辟的解释,但是对汉字由来没有简要的提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如为什么“取”从耳从又,为何“取”有拿到、得到、采取、选取等义。原来“取”中的“又”指右手,“取”本义指古战场上割下敌人左耳作统计,以便领取奖赏。简单解释“取”的由来,有助于读者对“取”的现代意义的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气概”有时被错写成“气慨”,有人还振振有词,说“气慨”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活动,理应用“慨”(暂且不说“概”“慨”两字读音不同)。其实,如果说一下“概”是从“木”部首,本义为一种概尺(先前,人们用斗量取大米、黄豆等颗粒状物品时,通常先是将大米等堆得尖尖的,然后用概尺沿斗口一刮,这样就避免了短斤缺两。概尺特点就是直且硬,不怕潮湿,不变形,自然必须用上等木材制作)。由概尺引申出“英雄气概”再自然不过了。

于是,我就琢磨着写一本《认字》的书,把汉字本义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现代义嫁接起来,帮助大家认字识理。

记:你真是用心良苦,我代表广大读者向你表示感谢。请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着手这本书的编撰工作的?

吴:说实话,我原来对部首偏旁概念也不是太明白。后来,我看到《汉字部首表》(GF 0011—2009)于2009年1月12日发布,对部首、偏旁、主部首、附形部首有了初步掌握。于是跟着《汉字部首表》,我到书店、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慢慢理清汉字部首诞生、发展过程,渐渐地,我就萌发写“话说部首”的想法。按照《汉字部首表》,将每一个部首由来、读音变化、字义演变以及该部首内汉字的共性写出来,还有就是对某个部首内常用汉字进行解析。我把这个想法给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青年记者》荆成主编说了,他一听,表示全力支持,并说“什么时候准备好就什么时候开,可以边写边开”。荆主编鼓励,增强我的信心。从2012年1月起,“话说部首”专栏以每月一期(每期两至三个页码)的速度进行,直到2014年第12期结束。

记:专栏到《认字》是不是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

吴:你说的对。我本以为,将专栏简单梳理一下,不就成为书了。其实不然,这个过程非常难,可谓千辛万苦。

2014年,很多读者和朋友建议我把“话说部首”专栏合编成一本书,便于大家学习。想想也对,一个偶然机会,我将这个想法跟济南出版社的领导说了。崔刚社长、孙凤文总编辑、总编室张元立主任研究后,决定将此稿交给社里注重品牌、追求质量的戴梅海主任担任责编,要求全力将其打造成承载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

戴主任,也是军人出身,办事雷厉风行,行事一丝不苟。戴老师不愧有着多年美编功底,调动一切智慧和技术手段,对整部书倾心尽力。很多天,包括节假日、双休日,戴主任都待在排版室,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注,一个注释一个注释斟酌。字号大小、字与字间距、图片安排、封面设计,哪一样都亲力亲为。排版室小张说,《认字》这本书的工作量是平常书籍的八到十倍。按理讲,责编在排版室定好色样就万事大吉,戴主任却不这样,大冬天,顶着寒风开车去几十里外印刷厂,一遍遍地调整色差,直到满意为止。为了正文中双色图片达到最佳效果,又专程前往印刷厂协调。

记:《认字》作为文字类工具书,在减少差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吴:由于本人学识浅陋,加之这本书的分量,因此深感“压力山大”。为了减少差错,我和戴主任,反复校对不下十余次。我还自费请一位业界著名校对专家在文字方面把关,还请一位汉语拼音学者给全书的注音给予专业性校正。另外,济南出版社还抽调两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审读员从头至尾进行校勘。不过,我想本书差错还是会有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记:请问《认字》一书与同类图书的区别,也就是说亮点有哪些?

吴:简要归纳一下,可从以下几组词来谈谈。

求全:《汉字部首表》中有201主部首、100个附形部首,《认字》书中一个都不少。《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发布)中8105个汉字几乎一个也不拉。一些大部首,如“扌”“木”“艹”等部首内汉字大都是形声字,因而只选取有代表性进行解释,其余的不讲读者也能明白。

关联:字与字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本书设计链接符号(圆圈内斜插一根别针,寓意不说也明),把相关的知识点在书页地脚来个小贴士。如第62页“射”注释后加链接符号,当页地脚解释:武则天曾说射应该与矮对调(射是一个人的身体只有一寸高,那还不矮吗?矮是矢旁,矢就是箭,整字就是射的意思),其实那是一种传说(射中寸是拉弓之手的变化,不是高度的象征)。

汉字中字、词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戴主任设计了警示符号(采用木铎外形与“字”的甲骨文组合,暗示警钟长鸣以引起读者高度重视)。如第16页“合”的注释后加,当页地脚提示:炸藕合,不要写作炸藕盒。第73页“雀”的注释后加,当页地脚提示:雀上面从小而不是从少,现在这种写法,纯粹是为了雀整字紧凑、美观的考虑。还要小心隹与佳的区别。

创新:为了突出部首及解释相关字,全书对其采用专色。专色专用,醒目耀眼,可以说是本书一大亮点。两行小字注,来自古籍竖排图书字注方式,这是戴主任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独特做法。专色、两行小字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双引号、括号等,使文字畅通,读起来顺溜。

有趣: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大都比较枯燥的,抑或晦涩难懂。为了便于阅读,我力求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有时采用当下时髦语言、网络用语加以概述。为了烘托情趣,戴主任又与排版张老师联手打造出,安置在有趣的句子后面。读到此处能引起读者会意一笑。如第293页“郎”注释:篆文从良(廊道)从邑,本义为廊。廊是侍卫人员所在地,加之侍卫都是英俊青年,于是有尚书郎、员外郎等官职,再后来就有了郎才女貌之说(汉魏以后又成为对青年男子的称呼)。屎壳郎,专吃动物的尸体或粪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在其中产卵一枚,故俗称屎壳郎,真是可惜郎了。

皆宜:说句不谦虚的话,《认字》老少皆宜。为了说明部首及常用汉字由来,全书对有繁体字都加以注明,让读者方便对照比较。对一些难读的汉字,加上汉语拼音。为照顾对拼音掌握不全、不准的读者,我另选用只有一个读音的汉字作附注。还有,每个部首及常用字,都从甲骨文(没有甲骨文的除外)、金文、篆文、楷书字形一一展示,有字有图有解释,读者一目了然。

记: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吴:谢谢你对这本书的关注。

人物简介:

吴永亮,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溧水人。

1962年1月27日生。

1980年9月经地方高考进入济南陆军步兵指挥学校学习。

现为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副处长。

多年来从事报刊、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在《青年记者》开辟“读报札记”“话说部首”,在《中学生读写》杂志(明天出版社)开辟“字说字画”“扑朔迷你”,在《祝你幸福》杂志开辟“字里情怀”等专栏,获得《中国青年报》第一届金牌读者(全国共十位)。

多年来,酷爱咬文嚼字工作。现为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专业委员会专业库成员(山东省三名)。

多次在山东大学等大专院校、省图书馆、全省报刊编辑培训班上讲课,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