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影事·大规模关注演技是件可喜的事

文/陈陌

最近展现演员职业魅力的节目悄无声息地占据了综艺平台。最朴素的以邀请演员来分享自己表演感受的有周迅做嘉宾主持的《表演者言》,全面呈现表演过程的《演员的诞生》,拎出部分项目集中展示的《声临其境》……一夕之间,演员的创作过程比直接的创作结果更受瞩目。

在电影电视剧出品数量逐年攀升的这些年,表演行业出现许多乱象。一味追逐经济效应,使得许多演员抛离本行的根基,在逐利中消耗自身,也消耗观众的耐心。原本制片方在寻找演员时,会考究一个演员的塑造能力,如今却聚焦为“好看吗”。替身、抠图,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层出不穷。一个称职的演员到底是什么样?这些节目的出现其实就在回应这个问题。

美国导演波列斯拉夫斯基的《演技六讲》里开宗明义:表演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再现出来。这种再现,要通过演员使用专注力、调动自身的情感记忆、熟练掌握戏剧动作、把握恰当的表达节奏才能完成。为达到这些目标,演员得保持对寻常生活的深入观察,将不同人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情感脉络熟记,要将那一刻的假,当做全神贯注的真。

能做到这点才算是真正的表演。但要做到这点,演员本身的质素太重要。

好莱坞曾流传一句话:世上有三种演员,男演员、女演员、英国演员。

英国的表演艺术极为发达,一大批毕业于牛津、剑桥等名校,熟悉莎士比亚、狄更斯和希腊戏剧的演员一代一代传承戏剧传统。毕业于耶鲁的好莱坞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提起他们都说“害怕”,因为比起他们来,好莱坞演员简直太懒惰了。

这些英国演员在学习表演时,打下了扎实的文学、艺术、哲学功底,在各类叙事作品中,他们观摩人性如何运作,积淀情感记忆,不断练习五官感受,丰富身体语言,去复原人物。伟大的演员,都是感官极敏锐的,内心世界极丰富的。所以我们时常能看到英国演员骇人的模仿绝技,比如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任何人物甚至卡通角色,他都能瞬时抓住对方形象或语言的特色,通过神态与语调再次呈现。

英国培养演员的骄傲成果,是对欧洲将表演视作高尚艺术的传统的继承。茨威格曾在回忆录《昨日世界》里回忆一战前欧洲人如何追捧伟大的演员们。“政府总理、首席富豪可以漫步在维也纳大街,没人扭头去看他们。但是一位宫廷演员、一位歌剧女歌唱家走过,每个女商贩、每个出租马车车夫全都认得出他们。”不懂艺术,被视为是粗俗的。

可惜的是,在我们的文化里,无论娱乐行业热闹到什么地步,表演艺术本身,却没引起应有的重视。

张国荣在拍《霸王别姬》前参观颐和园听鹂馆,他感慨,艺人只被当作鹂鸟。

《演员的诞生》等节目,就是对这种固着偏见的修正,是业内对资本捧杀表演艺术的一种反抗。作为演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质素?它们将塑造角色的难与美都呈现在荧幕上。虽然囿于综艺节目必须妥协于自身的观赏性,这些节目常有不如人意的细节以及值得争议的成果,但对表演行业来说,这样大规模的讨论表演艺术本身,是件可喜的事。

真正的表演艺术,绝不只是黄鹂自然的鸣唱。但愿新一年,我们能看到好一些的表演。

陈陌 专栏作者,影评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