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商到引进科研,一场对城市发展的创新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杨于泽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透露,11个科教基础设施和5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正式获批,近日将集中在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此前北京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共同支撑起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经过三年筹备,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正在向这里聚焦。

这三个科学城都是以科学基础设施为主体,立足于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立足研究,立足出世界级原创性研究成果,所以科学城重点不再是像其他开发区那样忙于招商,而是侧重规划、引进科学基础设施、基础研究项目。相应地,也配套引进相关产业化项目、4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产业化、创新创业服务的完整生态。

比如单单北京怀柔科学城,规划面积就超过100平方公里,随着11个基础设施和一系列交叉研究平台落地,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科技设施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这里将建成的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航空发动机材料必须依靠这种高性能的X射线,在机械加工、医药医疗、石油化工和生物工程等行业有重要应用,由此形成对相关产业化、创新创业的巨大吸引力,很多项目跟随落户求合作。

目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创新中心都遵循此一科学城建设模式,全力领取科学基础设施与研究资源,着力打造产出世界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强大能力。不能说这些城市完全不再招商,但其更重视的是引进基础研究项目,通过原创性科研成果再来集聚紧密相关的产业化项目,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

这不是寻求产业结构升级这么简单,而是在城市发展模式、路径上进行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创新,其实不只是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不只是产业结构创新升级,一座大城市回到科技创新的源头,把资源大量投入基础性研究,为发展挖掘潜力、积累后劲,这实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创新。

大量向基础研究投入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正是美国保持科技领先、经济强大的秘密。国内合肥超越一些传统科教强市与北京、上海并驾齐驱成为目前三大全国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可谓出乎很多人意料。事实是,合肥及早谋划,迄今已建成三大大科学装置,还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正在建设,目前已孵化173项重大原创性可产业化成果,其中光智能语音识别今年产值即可达1000亿元。

传统科教强市是如何被合肥“弯道超车”的,值得这些传统科教强市反思。合肥通过聚焦基础研究,正在实现创新能力的领先,最终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建科学基础设施、引进基础研究项目,很可能谈不上短期效益,但它是在为未来储备腾飞的动力。

【编辑:杨京】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