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3日讯(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黄艳)“窗外的月光正在上升,如挂起的风帆驶入我的心海……”10月13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问学典籍”暨港澳台学生“乡音归处”诗歌沙龙上,学生集体朗诵《月光下的中国》获得阵阵掌声。
学生集体朗诵《月光下的中国》。 记者胡义华 摄
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汉语方言分区吗?关于乡音乡情的诗歌有哪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湖北省优秀普通话测试员甘勇,给港澳台学生讲解了方言的相关知识。在方言互动环节,甘勇邀请学生用方言诵读诗歌,让大家忍俊不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讲师甘勇在讲解方言相关知识。 记者胡义华 摄
作为主持人,来自香港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2级新生陈芷琪,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不停“切换”。她说:“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我们国家不同地方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
陈芷琪(左)和孙英航两位主持人。 记者胡义华 摄
来到武汉上大学已经一个多月,陈芷琪的感受是“校园很大,景色很美,尤其中南大南湖校区依湖而建,太好了!”她说自己的室友是台湾人,晚上有空时,两人就会相约骑自行车环湖,“吹着湖风,挺浪漫的。”
台湾学生用方言演唱的台湾民谣《丢丢铜仔》。 记者胡义华 摄
台湾学生用方言演唱的台湾民谣《丢丢铜仔》,内地学生演唱的武汉民谣《汉阳门花园》(武汉话版),将活动推向高潮。
【编辑:赵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