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首次开启“委员通道”, 6名委员走上红毯发声,长江日报记者提问聚焦汉江生态保护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11日讯(记者高萌)1月11日8点整,洪山礼堂一楼大厅右侧,人头攒动,来自省内外的媒体记者已早早聚集在此,纷纷架起“长枪短炮”,屏息等待着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的开启。8点10分左右,黄建宏、陈蓉等来自多个界别的6位省政协委员步履从容坚定,分成三组依次迈入大厅。

今年的省政协大会首次开启了“委员通道”,以“立足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干出新样子”为主题,围绕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化创作等话题,委员们现场回答接受媒体提问。现场,长江日报记者汪甦就汉江生态保护问题,向省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耀军发问。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长920公里,图为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晴川桥   长江日报资料照片

“去年底,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时隔19年首次修订,对汉江的立法保护进行升级。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下降,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什么建议?”长江日报记者汪甦问道。

“加强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湖北发展的‘底线’问题,也是国家赋予湖北的重大使命。”蔡耀军说。

他介绍,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长920公里,汉江流域占湖北国土面积的33.89%,生态地位特殊,发展地位重要。但汉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水资源短缺。

“鄂北是有名的旱包子,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尽管水系密集,但连通性、流动性差,水系自我净化能力弱。”蔡耀军说,再加上汉江中下游是农业主产区,排污量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下泄流量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枯季生态基流缺乏,导致整体生态功能弱化,一些支流遭到污染。

为此,2018年初,省政协启动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委员及专家调研队伍深入一线,踏遍汉江湖北省10个市,找准了问题症结,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湖北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民主监督意见》。2019年,省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进一步深入调研,形成9篇监督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

在政府主导、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共同关心下,汉江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污水达标排放比例持续上升,汉江岸线环境明显好转,汉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支流水质有趋好态势。

“但汉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议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时,强化监控和政府考核,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落地、落实。”蔡耀军说。

“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元月6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顺利实现通水,这将极大的优化汉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对汉江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蔡耀军相信,在荆楚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定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编辑:张玲】

(作者:高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