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故事和物件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两江交汇新江汉

寻找城市根脉,见证创新力量。18日,为期一个月的“江汉朝宗”故事和物件的征集圆满结束,故事、物件、照片等近万件作品见证了江汉朝宗数百年来的沧桑变革,记录了一代代江汉建设者们创新开拓、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江汉朝宗,意指长江、汉江汇流入海,比喻人心所向,象征着历史底蕴、文化魅力、创新活力。江汉区因地处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而得名,是江汉朝宗的核心所在地。1月18日,江汉区面向社会真诚邀约:寻访与江汉朝宗相关联的故事和物件,寻访“江汉精神”的源头。

征集活动历时一个月,得到海内外华人、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机关干部、“老武汉”等在江汉生活过或关心江汉的各界人士积极响应。他们踊跃参与,集智建言,一张张历史画卷、一段段生动影像、一个个老物件、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繁华的历史画面“活”了起来。

苗家码头、生成北里、清和里、红胜巷……各式各样的路名牌,对江汉的老街坊来说再熟悉不过。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高楼拔地而起,昔日的街巷“华丽蜕变”成宽阔的路网。

贯中里、永康里、联保里等老里弄历经百年,集聚市井烟火气息,至今依然风采绰约,成为历史风貌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精美的雕花门楣,记录了当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花楼街每家每户在屋檐和梁柱上雕塑图案,再现昔日繁华,也见证了江汉路、六渡桥的盛极一时。

这些“压箱底”的“老宝贝”承载的创新力量,不仅勾勒了沿江地区的变迁,还辐射延伸至整个江汉辖区。西北湖地区多年来发展变化的照片,成为江汉区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的缩影;王家墩从昔日的军用机场到如今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武汉中央商务区,从“保卫大武汉”走向“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


国际视野 高位对标

创新,是江汉发展的不竭动力

江汉朝宗,是江汉区创新精神的图腾。其流汤汤,书写了江汉的实干拼搏。

武汉正在建设历史之城、当代之城、现代之城,重塑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的大格局。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江汉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始终站在前沿创新谋划、扬鞭奋进。

江汉关见证码头巨变

创新传承

每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弄潮儿”

两江交汇的江汉区,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这片美丽的热土,带来各方人才的集聚、思想的碰撞、文化的积淀,将五湖四海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技术汇聚于此,带动新的生产力发展。张之洞、施洋、孙中山等名流志士都曾在江汉留下足迹。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江汉人造就了汉口镇“九省通衢”、“烟火数百万家”的繁盛景象,创造了水道、陆道,成就了“货到汉口活”的佳话。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江汉人建设起更文明、更气派、更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都市,让高楼林立、经济腾飞,推动科技、文化、民生等多方面创新改革。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江汉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道路上一张蓝图画到底,高歌猛进,成为全国现代服务标杆。2017年,该区GDP、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指标持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江汉人始终牢记新时代的新使命,招才引智集聚新时代创新人才,主动融入长江主轴建设,不遗余力建设世界级江汉朝宗景观核心区,打造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奋力开创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创新实干

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如果说创新是江汉的精神内核,产城融合就是江汉的实干抓手。

江汉区是全市面积最小的城区,寸土寸金。该区一直以来秉持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在有限的空间内精耕细作,用足城市空间存量,在构建以金融、商贸流通、通信信息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同时,城区品质成为示范——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典范。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该区仍将一如既往地推进产城融合,高位对标国际一流、高点谋划创新驱动、高效推进创新局面,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优化“6+N”产业体系,完善“一核两纵三区四带”空间布局,用青年路“辉煌七公里”和新华路两条轴线串联起全区亮点区块,全力推动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继续当好武汉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久久为功 延续荣光

江汉人拼搏赶超续写发展“新篇章”

数百年来,江汉区始终屹立于“城市之心”,是大武汉城市荣光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一代代江汉人励精图治,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让辉煌延续。

商业引领篇

从“货到汉口活”到“中部时尚之都”

江汉是老汉口商业繁盛的源头。昔日的汉口镇,码头航运的便利,带动商业的大发展,成就了“货到汉口活”的盛况。所谓“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

集家嘴、龙王庙、打铜街、黄陂街等地,物货囤积、转运分销,逐渐发展成早期汉口的物货贸易中心。

不同地区的商家结成商帮行会,合资赢利,以行业帮口划分,有药帮、船帮、钱帮。江苏会馆、宁波会馆等都在江汉区境内。

一大批商家在江汉创业兴业,百姓口碑和效益双丰收,一个个响当当“老字号”:德华酒楼、东来顺饭店、老万成副食店、亨得利钟表店、叶开泰药店、初开堂药店、精益眼镜店、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品芳照相馆、香港理发厅、武汉工艺大楼、江汉饭店……让“老武汉”如数家珍。

从六渡桥到江汉路,当仁不让成为武汉市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和时尚中心。民间盛传:“不到六渡桥,等于没有到过汉口。”

王家墩机场变身武汉CBD,图为第四代女飞行员 机场社区提供

改革开放后,江汉区发展再度驶入快车道。江汉路成为年轻人的宝地、时尚的代名词。商业中心由南向北扩张:武商“摩尔”商业城成为华中最大购物中心组合群,西北湖的新世界国贸定义高端商业,花园道变身时尚前沿街区,菱角湖万达、武汉CBD崛起新的商业综合体,一个个商圈被新华路、青年路串联起来,在汉口中心拉出两条长长的“财富线”。江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雄踞全市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区。

该区连续6年举办武汉时装周,是展示武汉时尚元素的国际名片。该区还着力建设时尚品牌发布中心、时尚设计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时尚之都”。

金融集聚篇

从“钱庄票号中心”到“华中金融极核”

汉口镇时期,沿江一带传统的金融业钱庄、票号十分活跃和规范。一时间,汉口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

汉口开埠后,外资涌入,洋行鼎盛。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先后在江汉辖区设点。刘歆生、韦应南等一大批著名买办成为当时的“金融大鳄”。

时光荏苒,江汉区金融机构扎堆集聚,成为“华中金融极核”:金融业总注册资本金全省第一,金融网点密度全省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全省第一,金融资源占全省五成以上、全市七成以上。

以建设大道为横轴、新华路为纵轴的“金十字”,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金融示范园区。汉口银行、长江证券、方正东亚信托、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等机构的总部或湖北分行大楼,集聚于此。证券、保险、期货、担保、小贷等金融机构也纷至沓来,民间誉之为武汉的“华尔街”,中部的“金融谷”。

近年来,江汉区创新实施“定制楼宇”服务,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储银行4大银行区域性总部新业务大楼同时在江汉兴建,全国少有。

江汉区“一主两翼” 齐飞,创新金融新业态。除“主打”传统金融外,武汉CBD内的华中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和南部的武汉民间金融街构成“两翼”。江汉区规范管理,稳健防控,在发展新业态的同时引导新兴金融实施行业自律。

城市地标篇

从水塔到双子塔代言“城市高度”

花楼街精美的雕花门楣 曹欣怡 摄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花楼水塔街收集的5000张照片,反映了昔日武汉地标建筑的独特魅力——百年里分贯中里、联保里、永康里,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西方样式,蕴含着老汉口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记忆。里分之上,傲然矗立的水塔,在车水马龙的中山大道上“独领风骚”。

汉口水塔于1909年竣工,曾是武汉最高楼。那时,它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瞭望的双重任务,是武汉最早的、专门瞭望火情的瞭望哨,是老汉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一座“丰碑”。15年后,江汉关建成,接替水塔代言“城市高度”65年,成为在“第一高楼”位置上稳坐最久的一幢建筑。

江汉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城市地标”拔地而起——1997年,位于西北湖畔的新世界国贸大厦刷新最高楼记录;仅一年后,榜首位置又被佳丽广场占据;进入21世纪,民生银行大厦雄踞武汉第一高楼之位近十年。

直到2014年,民生银行大厦被武汉CBD内的武汉中心所取代。如今的武汉CBD,已成为武汉在建百米高楼最密集区域。438米高的武汉中心与一旁破土而出的武汉世贸中心,将成为中国在建的最高双子塔。


藏于荆楚金石博物馆内的长郡会馆牌楼 曹欣怡 摄

交通枢纽篇

从“汉口码头”到“立体复合路网”

交通兴,则城市兴。

汉口镇时期,靠近水路,航运便利,物货在此装卸、囤积、转运,形成了规模不等、分区明确的货运码头。水道成就了商道,构成了汉口商贸服务的交通网络。

汉口开埠后,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法国东方公司、日本大阪商船会社等企业集聚,航船业发达。饱经风雨的江汉关,见证了汉口水路发达带来的沧桑巨变。

如今的江汉区,是中部地区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枢纽——

看铁路交通,该区坐拥汉口火车站,随着高铁网络建设,武汉至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全国主要城市“4小时交通圈”已逐步形成。

看公路交通,江汉区内有省市长途汽车客运站,随着高、快速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及武汉至湖北省城市圈内城市“一小时交通圈”的建成,成为全国公路网络的重要枢纽。

看航空交通,江汉区15分钟可达天河机场,185条国内和国际直飞航线年吞吐量逾1570万人次。

看轨道交通,建成、在建和拟建的10条地铁线路穿越江汉区,形成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网,该区成为地铁站点密度最高的核心区。

发展交通,江汉“上天入地”,在武汉CBD内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空间体系——总量超过260万平方米,布局华中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打造核心区地下交通环廊。“一桥一隧、一环两街3轨5线10站”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初现雏形。

街头博物馆记录中山大道沿革 曹欣怡 摄

文化繁荣篇

从汉派民俗“发祥地”到“文化自信强区”

汉味、楚剧、大鼓、糖画等是不少老汉口人儿时的记忆。春节来临,江汉区的老街巷里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传统民俗的年味。

“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东玩西玩,玩不够民众乐园。”是昔日人们对民众乐园的印象。所有的汉派传统民俗文化,都能在民众乐园内展示:楚剧、汉剧、杂耍、说书、戏法……全国名角名家在这里登台亮相,本地大师从这里红遍中国。

文化是重要的遗产,江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文化建设,既“富”又“贵”。江汉区注重非遗保护工作,汉绣、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单弦拉戏、武汉煨汤技艺等16个技艺被列为国家及省市区非遗保护项目。通过常年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宣传进社区、百姓煨汤擂台赛、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文化得以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形成了迎春月、武汉之夏、周末文化观景台、汉藏文化交流等8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区文化馆常年设有晨练舞场、文化休闲茶座、艺术展厅、青鸟小剧场等10个免费对外开放项目,年接待群众、团队逾10万人次。

群众文化阵地也不断拓展。品牌读书活动“金桥书评”延续30年,如今拓展阵地发展为享誉全国的“金桥书吧”,让书香飘进广场、深入社区、渗透家庭,掀起群众读书热潮,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破解了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民国老码头工作证 市民葛亮 提供

大家谈

对标纽约聚焦服务业

——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史学家涂文学

纽约主要依靠金融和现代服务业,江汉区要对标纽约。城市的未来依靠现代服务业和互联网。江汉在金融贸易、现代服务业上占据优势,在武汉具有重要地位。江汉区应该学习纽约的经验,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打造汉口正街

——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斯朗·丹增曲培

以龙王庙为原点向西北延伸一公里范围内,藏有400年历史的黄陂街和百年中山大道,文化底蕴深厚,也是江汉区不可复制特色旅游资源。这里非常适宜打造最具汉味、最富民俗、最接地气的武汉“田子坊”——汉口正街。

建设西北湖主题公园

——江汉区文化局局长张建明

沿江片区向北部延伸,西北湖地区是江汉的另一地标。希望以“七军会”为契机,将体育场馆、文化气息和西北湖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打造成集文化沙龙、艺术展览、文艺创作、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独具江汉特色的文体旅游主题公园。

围绕江水做文章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文化博物馆馆长闸东山

武汉是全国最大的“江”城,江水是永久的可用资源。武汉和江汉的建设与发展围绕江水做文章,必将在新时代肩负起新担当,向新征程迈出新步伐。

放大文化名人效应

——著名收藏家、市政府“布衣参事”陈勇

我们应当充分发掘本区的文化亮点,立足江汉区作为老汉口商业中心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除了对老建筑、老物件等实物的关注,还要重点关注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生活的足迹、故事,进一步了解片历史和文化的内核。

复制更多的花园道

——网友“L-Seth”

从“吴家凼子”到中南汽修厂,再到花园道。市、区政府及时决策,彻底改变该地块的业态,将其打造成一个集创意办公、格调购物、时尚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花园世界。对工业厂房改造利用,避免了重建的巨大浪费,为江汉又新添了一张新名片。这一经验值得复制推广。

策划: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曹欣怡


(作者:刘元聪 朱素芳 曹欣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