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警惕“网络疑病症”,既浪费时间又加重焦虑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27日讯(记者毛茵)1月25日长江日报-长江网发布了一条新闻,《泡脚后测体温偏高,男子在家嚎啕大哭》被不少人当作笑话来看,甚至圈出其中关键词四处转发,一度上了热搜。记者要告诉大家的事,这是发生在记者身边的真实事例,当事人已接受心理咨询,情绪逐渐平复。

没得肺炎却不断将自己丁点的不适去对号入座的人不少;无限放大自己的躯体症状的人也不少。可能并不是他们要刻意而为,而是焦虑使他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增强,反过来影响躯体感受,身心感觉恶性循环造成的。面对疫情,有恐惧和担忧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过度担心影响了社会功能,就可能导致“网络疑病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白汉平主任介绍,“网络疑病症”是一种与医疗信息搜索有关的异常行为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搜索行为与健康焦虑的恶性循环,搜索引发焦虑,而焦虑促进了下一次搜索。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地获得医疗信息。当自己身体略有不适时,很多人都会先上网搜一下自己的症状。然而,可能本来只是头疼,上网一搜却告诉你可能是脑瘤。当发现自己的症状可能对应极其严重的病症,就会变得焦虑。而为了确认自己的健康情况来缓解这种焦虑,你又开始了一次搜索,但模糊的信息不仅没有缓解你的焦虑,反而加重了它。如此反复,使得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搜索与焦虑之间。

“网络疑病症”目前并未被认定为某种心理疾病,它是一种与健康焦虑人群有关的异常行为模式。对于如何克服这种行为模式,白汉平主任建议:

1. 不要自欺欺人;

2. 学会质疑你的信念;

3. 试着冥想和放松你的身体;

4. 转移你的注意力;

5. 如果有必要,与心理咨询师谈论你的状况。

身体上的不适并非你的整个生活,也不要让它占据了生活的重心。除了关注身体状况,你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刷刷剧,看看书,打打游戏,或者做个卫生,防止下一次生病。焦虑往往容易让人们执着在一件事情上不放手,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可以帮助人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编辑:黄亚婷】

(作者:毛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