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毕业后,藏族女大学生守护天路18年

深秋,西藏山南市边境线上的护路工人已进入全年最忙的时候,部分高海拔路段已下起暴雪,铲雪车日夜作业,保交通“生命线”畅通。

次旦卓玛和同事们沿着1200多公里长的养护路段来回巡查。高寒缺氧,风餐露宿,爬雪窝,踩泥泞……对于次旦卓玛来说已成“家常便饭”。

次旦卓玛(左一)与同事在养护路段上工作。

18年前,22岁的次旦卓玛作为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首批西藏班学员毕业返回山南,一直从事道路养护工作,就像格桑花一样盛开在雪域高原。18年来,她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西藏山南市边境线上,次旦卓玛和同事们常常唱起藏族民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在湖北工业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次旦卓玛等土木工程系首批西藏班8名毕业生给恩师唐良辉写信,《一个妈妈的女儿》再次回响耳畔。

爬雪窝、踩泥泞

长年跟恶劣天气作斗争

次旦卓玛从事一线道路养护工作。

2004年夏季,次旦卓玛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山南地区交通运输局扎囊养护段工作。在山高谷深的边境地区,交通线就是“生命线”,道路养护工作尤其重要。

这里一年有两个多月时间在下雪,其余时间大多风雨交加。大雪封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护路工人们丝毫不敢疏忽。次旦卓玛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跟恶劣天气作斗争。长年累月下来,很多同事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2017年之前,西藏的交通线都是土路。护路工人们开着皮卡一路颠簸前行,路两边没有防护设施,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车坠入悬崖。“现在都是平整的沥青路了,也有了防护设施,还添置了很多先进机械设备,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少。”次旦卓玛说。

护路工人们每年平均有9个多月时间奔波在外。最不方便的是住宿,他们经常是开车到天黑,就近在乡镇的民宿居住。次旦卓玛的丈夫也是护路工人,队伍中只有她一个女性。大家时常只能找到一间房屋,在地铺中间划一条界线,便草草休整。

2016年的一天下午,措美县乃西乡乃西曲突发洪水,冲毁了公路。200辆车和数百人因此滞留。接到电话后,次旦卓玛火速组织人员赶到现场抢修。经过16小时连续奋战,大家圆满完成了任务。

2018年12月18日,山南普降大雪,边境一些地区积雪厚达30厘米,道路完全被覆盖。当地群众出不来,外面的人员和物资也进不去。次旦卓玛回忆说:“当时,为了保通道路,我们出动100多名护路工人,调集78台挖掘机、装载机开赴现场,经过3天奋战才把道路积雪清理干净。”

从事道路养护工作18年来,次旦卓玛从不诉苦诉累。她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只想在国家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理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形象熠熠生辉。”

次旦卓玛说,在湖北工业大学学到的知识让她受用一生。“勘察、拿方案、做设计、出预算,在道路养护工作中,我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

连续3个春节

辅导员均留校陪8名藏族学生

2003年土木工程系元旦晚会结束后,8名藏族学生和老师合影。前排为土木工程系辅导员唐良辉(左一),党总支书记刘平华(左二)、土木工程系余天庆教授(左三),后排右四为次旦卓玛,后排右三为一起拾金不昧的仁增曲扎。(魏忠德翻拍)

2000年,次旦卓玛等8名学生以西藏山南地区定向培养生的身份考入湖北工学院。他们都来自高海拔牧民家庭,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毡房里没有水、没有电,冬季尤其难熬。

在武汉求学期间,湖北工学院免除了他们的学费,每月还给每人发放150元生活补助,尽量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8名藏族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都很薄弱,加上不会说普通话,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次旦卓玛一度很焦虑,担心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当时的辅导员唐良辉现在担任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他至今记得这8名学生的名字。唐良辉为他们调过3次宿舍,安排各科成绩最好的学生和他们同住,“一对一”地为他们辅导英语和数学等重点、难点课程。许多老师也放弃休假辅导他们功课。

武汉和山南相隔数千公里,次旦卓玛和同学们只回过一次家。连续3年春节,唐良辉都留在学校陪伴8名藏族学生,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

毕业晚会上,8名藏族学生和全系师生一起唱起藏族民歌《一个妈妈的女儿》,民族之间浓厚的深情像小河一样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今年8名同学写信

感谢师恩



2004年5月20日,湖北工业大学校报刊登次旦卓玛等3位藏族学生拾金不昧的事迹。魏忠德 摄

次旦卓玛的家里一直珍藏着一份湖北工业大学校报,她经常给两个孩子讲其中的故事。校报上记载的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北京、武汉两地被传为佳话。

2004年5月2日晚,次旦卓玛和同学仁增曲扎、益西加措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拜访亲友。路上,他们捡到一个手提包,内有美元等现金折合人民币共4.5万多元,另有身份证、银行存单、信用卡、驾驶证、行驶证、手机等重要证件、物品和3万多元报销票据。

虽然次旦卓玛和两名同学都来自西藏贫困地区,家里经济拮据,但面对巨额财物,他们不为所动,积极与失主联系,设法于次日上午将钱物如数归还北京师范大学失主张爱明老师。

他们谢绝了失主酬谢的美意。在对方再三恳求下,他们才说出自己的身份。返校后,直至学校收到失主单位寄来的感谢信,这件事才“浮出水面”。

回忆18年前拾金不昧的经历,次旦卓玛说:“那时的我们都没有见过那么多钱。但是,不是我们的,一分都不能要。”

毕业之前,次旦卓玛转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仁增曲扎也被批准为预备党员。

今年是湖北工业大学建校70周年,这8名藏族毕业生想念母校了,本想回来看看,但因疫情出行不便,于是自发写了一封名为《感谢师恩》的信,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当年的辅导员唐良辉。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魏忠德 陈凌)

【编辑: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