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贴身守护一夜,将重症病人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3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刘望)“3床的李奶奶已经6天没有高烧了,血氧饱和度也稳定在了95%以上,总算是脱离危险,往好的方向发展了。”2月13日上午11点,刚从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下夜班的廖铁满脸倦色的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7日的那个晚上惊心动魄,整个重症团队跟时间赛跑,硬是把李奶奶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突发呼吸衰竭,插管历经重重困难

70岁的李奶奶住在汉口竹叶山,2月1日,高烧数日的她被家人送到武汉市第六医院。CT显示其双肺大片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基础病,确诊为重症新冠肺炎,当即被收入重症医学科。

2月7日下午,李奶奶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下降到55%,命悬一线。医护团队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老人的体征虽有改善,但血氧饱和度还在不断下降,甚至跌至32%的急危值。医护团队一边电话通知家属告病危,一边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紧急气管插管。

“那天的气管插管进行得异常艰难。”管床医生廖铁回忆,在插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呛咳,喷射出来的病毒气溶胶会增加感染风险,对插管医生水平要求较高;插管中发现李奶奶咽部有大量血性分泌物,给插管造成不小的麻烦。

好在医护完美配合,麻醉科医生张环将病人咽部暴露后,重症医学科护士陈凤云和蔡佳梦立即为其吸痰,清理气道,为插管赢得了条件。

在寻找插管气道的声门时,张环的防护眼睛起雾了,视线受限,一旁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率先找到了声门,迅速完成插管,李奶奶用上了救命的有创呼吸机,生命多了一道保障。

ICU团队通力施救李婆婆 通讯员刘望 供图

医护团队12小时坚守换来奇迹

“小廖,晚上重点看护3床,她的病情太重……”“好的,请主任放心!”2月7日ICU晚交班时,主任朱国超再三叮嘱管床医生廖铁。廖铁发现,李奶奶虽用上了有创呼吸机,但血氧饱和度还在继续下降,到了晚上7点,已经跌至28%,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别慌,别慌!”廖铁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打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老人应该是换气功能障碍,常规通气模式无法有效改善她肺部的换气功能。冷静下来的廖铁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迅速切换模式,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密切监测李奶奶呼吸的实时数据,微调各种数据,延长吸气时间。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2月8日凌晨3时20分,李奶奶的血氧饱和度奇迹般恢复至95%,成功闯过呼吸关。

李奶奶度过危险后,廖铁原本可以回本可以暂回值班室休息。可那一晚,ICU病区里8个病人病情都很重。“只有守在病人身边,我才安心。”放心不下的他一整夜都没离开隔离病房。

当班护士蔡梦佳回忆,凌晨4点,极度疲倦的廖医生在李奶奶跟前趴着睡着了。因带着防护口罩、护目镜、穿着防护服,很快就出现慢性缺氧,一下就被憋醒了。

廖铁医生(右)与朱国超主任(左)共同阅片 通讯员刘望 供图

“病人托付的是性命,我们义不容辞”

“非常感谢重症医学科团队,是他们的日夜坚守,换来了母亲的转危为安!”说起医护人员这些天的生死守护,李奶奶的女儿眼含热泪。她说,2月7日下午,她接到管床医生告知母亲病危的电话,听说连当晚都很难挺过去时,她整个人都崩溃了。医生最后说的一句“尽力施救”,就像黑夜里的一点微光,让全家看到了希望。

廖铁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坦言,当天交班时,真的认为李奶奶挺不过这一关。“病人的性命之托,会让医生迸发出超凡能量,竭尽全力抢救生命义不容辞。”廖铁每天都会跟家属通电话,交流老人的病情,考虑医生主动致电会增加家属恐慌,他和老人的女儿商量后,每天晚间由家属主动致电。“每次汇报李奶奶的病情有好转趋势时,谈吐间都感受到家人的心安。”

“作为一个医生,没有什么比患者及其家属心安更值得骄傲的!”廖铁说,根据各项评估,李奶奶已从当初不到5%的治愈率,上升到如今的40%。“尽管痊愈的路极其凶险,但作为医生,我始终坚信,只要患者求生信念坚定,医护团队共同努力,患者家属通力配合,就一定有希望共创奇迹!”

【编辑:付豪 黄亚婷】

(作者:刘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