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有位“编外心理辅导师”,同为患者的她用专业所长纾缓病友“心结”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7日讯(记者李芳)在江汉“方舱医院”,36岁的患者小刘正准备排队复查,突然听到旁边一位大姐在哭泣,她赶紧上前了解情况并热心安慰。原来大姐刚刚入舱,担心自己和丈夫都隔离了,家里孩子没人照顾。在小刘苦心婆心地开导,并帮助联系社区解决好此事后,大姐的心情渐渐平复。

小刘告诉记者,她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大学学临床专业,毕业后在社区医院从事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被确诊新冠肺炎后,2月7日,她住进了方舱。方舱里招募志愿者,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舱内志愿者很多,搬运饭盒、发放物资这些事情都被一些男性志愿者包了。我就想不如利用自己的专业帮病友们化解压力,让他们更快更好的康复。”小刘认为,相互关心能让心情轻松一些,劝慰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慰藉。

小刘和医生一起

每天空闲的时候,小刘就在她所在的16病区和病友聊天,40多个病友的大概情况她都了然于心。有一次,她遇到一位阿姨吃不好睡不着,原来阿姨家里有个女儿,怀胎8个月了,女婿又在国外,因为疫情回不来,又怕女儿早产没人照应,阿姨着急回去照顾女儿。“您就算现在出去还得隔离14天呢,万一孕妇再被感染了,岂不是更麻烦?”小刘帮忙和阿姨的女儿视频,又帮忙查询妇幼保健院的电话,每天关心询问孕妇的状况,定时向阿姨汇报。阿姨悬着的心才放下。

据“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一些患者初来可能不太适应,甚至感到紧张或焦虑。这种情绪相互感染,能量累加,就会出现焦虑、焦灼、暴躁的情绪反应。目前,让心理咨询师进入医院不现实,会增加感染风险。幸亏有好几位像小刘这样的“编外人员”,主动担当“心理辅导师”,因为都是病友,她们的劝说效果也特别好。

目前,小刘的病情也很稳定。“出院后,我还会继续做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志愿工作。”小刘说,她保留了很多病人联系方式,会继续跟踪回访。

【编辑:陈冀滨 张靖】

(作者:李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