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点赞方舱医生:都是'‘三高"人群:医术高!个子高!颜值高!


邵军在“方舱”里巡查 本人提供

脱去防护服的邵军 本人提供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7日讯(记者张琳 通讯员罗俊华) 2月12日中午,武昌“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患者交流群闪出了一段文字,发文的是该院首批康复出舱的病友刘大姐(化名)。在文中,她详细分享了自己从患病到康复的心路历程。她还调皮地写道:“悄悄告诉您一个秘密,我的病是看帅锅看好的。”记者追问“哪个帅哥”。刘大姐说:“为我治疗的胡胜、王俊、韩光、邵军、汪铁军等几位医生都是‘三高’人群:个子高!颜值高!医术高!正是他们用甜甜的微笑、富有磁性的声音、温暖的话语、贴心的照顾、专业的治疗,无私的付出、辛苦的坚持,才使我们康复出院,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所有病友的福气!”

17日上午,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文中“三高人群”里的一位——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的邵军医生,听他讲述了从刚接手的忙乱慌张到现在从容有序的“方舱”生活。对于来自病友的称赞,邵军笑道:“哪里有什么‘三高’?可能因为防护服是高腰的,特显腿长,我一米七的个子被看成了一米八……不过能听到病友的点赞,心里还是暖暖的。”

“方舱”工作已从容有序

与省肿医其他20余名同事一起,邵军是2月5日晚上抵达洪山体育馆的。此时,距离接收病人不到四个小时,刚刚建成的“方舱”还显得简陋而凌乱。几百张床铺花花绿绿看花了眼。床上新送来的棉絮和被套都没来得及开封。放下行李,医疗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病人整理床铺。两百多床被子,一床床地套好。不一会儿,大家就出了一身汗。刚刚套好被子,晚上11时,第一车病人就来了。

第一天当班,邵军就遇上了意外。大概是中午12时,邵军结束了上午的巡查,正准备走回清洁区交班,突然看到走道边床上有一位病友精神非常萎靡。在之前的检查上,这个病友的情况看上去还好。病情变化引起了邵军的警惕。他马上用仪器测试了病人的指脉氧。数据把人吓了一跳:62%!低于93%就是重症了,62%已属于危重范畴,随时有生命危险。邵军紧急招呼护士给病友输氧。10分钟后,血氧含量回到了70%。眼看光靠面罩吸氧无法解决问题,邵军赶快联系转诊事宜。一个小时后,病人被转到了其他医院接受治疗。

“确实,刚到‘方舱’的前三天。有点打乱仗。当时预检分诊的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方舱’里收进了不少重症病人。而当时这里连输液的条件都没有,更不谈抢救了。”邵军回忆说,“后来情况慢慢好转了。心血管,透析及其他慢性病,还有肿瘤病史的患者被提前筛选出来了,现在‘方舱’里基本保证都是轻症患者。同时随着设施的完备,各医疗团队也经过了磨合,现在我们的工作变得从容有序多了。”

想念妈妈的蛋饺

邵军是2月4日早上接到医院通知的。“当时说要建‘方舱医院’,党支部倡议大家自愿报名。我们院的医生护士都很热血,全部都报了名。”邵军说,“我也报了名。当时没跟家里人商量,也没有时间商量。我先斩后奏,既成事实了她们也不好说什么了。”报名第二天,医疗队员接受了相关培训后就入驻了“方舱医院”。整个过程大概还不到36个小时。

邵军的妻子在疾投中心工作,目前也在做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对于丈夫的决定,嘴上虽然有埋怨,但心里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12岁的女儿听说后,也在朋友圈里发贴“爸爸,加油!”

邵军说,年前很早就听说有疫情,但完全没有想到后来会发展得这么严重,以至于连自己这样的非传染病科和非ICU的医生都要上阵。“春节前一个月就订好了去厦门的机票,后来退掉了。”邵军说,自己的妈妈目前跟弟弟一起生活在厦门。这个春节自己全家准备去厦门团聚的。“妈妈盼着我们过去呢。在视频电话里我看到,冰箱里塞满了好吃的。”邵军是蕲春人,蛋饺是当地过年时最有特色的美食。自己从读书时就特爱吃妈妈做的蛋饺。这次妈妈特意提前准备了好多。

“可惜,今年吃不到了。”他说。退掉机票时,妈妈还很不开心。怎么解释都说不通。后来,邵军把在“方舱”值班时穿着三层防护服和三层手套的照片传给妈妈看。妈妈才懂了。“原来这个病毒这么厉害。你要小心。”妈妈对邵军说。而邵军安慰妈妈:“放心吧。等这次疫情过去了,我第一时间去厦门看您。到时一定要吃您做的蛋饺。”

“三高”只承认“一高”

在“方舱”里工作,最大的风险就是被传染。每天上班,邵军和同事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准备。因为按标准穿戴防护用具,再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再到污染区,一次就得三四十分钟。“穿和脱都要三四十分钟,而且一个人还不行。因为看不到拉链,戴着手套也摸不出来,必须相互协助。”邵军说。

尽管风险巨大,条件也较为艰苦,医疗队的同志们积极性都很高,很少听到有人叫苦抱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自愿报名真不是图表现。可以说大家都是凭着一颗赤诚之心投入了这场大‘战疫’。”

带着这颗赤诚之心工作,得到病友们的肯定和赞扬也就顺理成章:医疗队队长胡胜博士首先提出将所管理的大病区分成11个小病区,由患者担任病区长,协助病区管理,规范了“方舱”里的管理制度;副队长王俊博士率先倡议建立病友临时党支部,与医疗队党支部进行协同共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参与管理,疏导情绪,鼓舞士气;汪铁军博士提出建立病友微信群,方便医患及时沟通,在一天之内就在心理上缓解了大多数病友的紧张……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医疗队很快与病友之间建立了融洽和信任的关系,为后面的治疗打下了基础。 

对于病友“三高人群”的说法,邵军笑称:“三高里我只承认学历高。我们的队长,副队长都是博士。我自己也是。个子高可能因为防护服是高腰的,特显腿长,我一米七的个子被看成了一米八吧?颜值高更不敢当。且不说我是浓眉小眼会让他们失望,穿上三层防护服,再戴上眼镜口罩后连我妈都认不得我了,哪还看得到我的长相?他们那样说,或许只是觉得在这个特殊环境里,医护人员看上去比平时更有正能量,更加有亲切感吧?”

【编辑:刘明 王爽】


(作者:张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