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来,武汉新增确诊人数首次“跌回”三位数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0日讯(记者武叶 黄琪) 湖北省卫健委20日公布,19日,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例为615例。武汉市从2月2日开始,连续17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千人,这是18天来首次“跌回”三位数。

为何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小于武汉,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的?

数据整理|杨枫 动图制作|张莉

据悉,根据第六版诊疗方案,湖北各地对前期确诊病例进行会诊,根据结果,有部分病例不符合第六版确诊标准,所以就核减了。目前武汉市没有核减,其他市州有核减的,要把新增的总数减掉其他市州的核减数,才是全省的新增确诊数。

从湖北省卫健委20日公布的数据看,省内19日不少地方数据有核减,最多的核减达107例(荆门市)。具体如下:黄冈市核减5例、鄂州市核减5例、恩施州核减5例、天门市核减13例、孝感市核减15例、黄石市核减16例、宜昌市核减16例、荆州市核减31例、咸宁市核减66例、荆门市核减107例。共核减279例。

而武汉市19日新增确诊病例615例、仙桃市5例、十堰市3例、随州市3例、襄阳市2例。共新增628例。

因此,湖北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即新增与核减数字相减得出(628-279=349)。

为何确诊病例数要这样计算?据了解,这与国家卫健委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对于“诊断标准”的修改有关。第六版中,“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诊断标准”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其中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取消,我们是否又回到了原点?

数据整理|杨枫 动图制作|张莉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早在13日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就曾作出预判。

张笑春介绍,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甲流和乙流的病毒核酸不同,新冠肺炎和SARS的病毒核酸也不同,核酸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到底是被哪一种病毒微生物感染,这种确诊方式非常严谨。与之相比,CT是一个间接证据,多用于辅助诊断。

既然如此,为何在2月3呼吁将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张笑春解释,这是因为核酸检测的检出率仅40%左右,存在漏诊的可能。首先是试剂本身的研发时间短,仓促之间无法追求完美;其次,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并非人人能够熟练掌握咽拭子采样的技术;此外,不同于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新冠肺炎发生在下呼吸道,患者以干咳无痰为主要表现。没有痰,咽拭子就很难采集到有效的样本。

2月初的现实情况是,湖北省作为疫情的重灾区,疑似病例的存量太大。大量疑似病人因核酸阴性无法确诊,得不到集中收治,对疫情防控十分不利。因此,采取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仅适用于此时此地,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适用了。

张笑春说,从12日以来的数据看,湖北省疫情在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控制,此时诊疗方案作出调整并不意外。“我不认为是回到了原点,相反,我认为我们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编辑:周茜 张靖】

(作者:武叶 黄琪 张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