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激活文化产业 坚定文化自信

绝美的汉绣绣起来、欢快的锣鼓敲起来、精神的醒狮舞起来……3月2日,由江汉区人民政府主办、江汉区文化局承办的“江汉区2018非遗民俗大观园”活动,在西北湖文化广场惊艳亮相。活动现场文化“打擂”、水景交融、好戏连台,让市民一饱“文化大餐”。

文化,既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又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更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文化涵养着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九大报告让“坚定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也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新的航标。

日新月异的新江汉,在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抢抓机遇、顶层谋划,以文化力量激活并提升创新活力,以文化力量塑造城市艺术个性,以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新需求。





融合发展激活文化基因新动能

江汉区不仅是武汉的商贸源头,更是文化大区,人文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融。

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址,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江汉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更为发展文化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昔日的江汉,民众乐园里商贸与民俗荟萃;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等外资争相涌入;老字号商家引发抢购热潮……文脉与商脉始终融合发展,带来独具江汉特色的文化产业底蕴。

近年来,江汉从战略高度审视文化产业的价值,以文化的力量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将文化产业与时尚、商贸流通、科技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打出一套产业提升的“组合拳”。

“融合”的魅力与成效快速彰显——红T时尚创意街区、花园道艺术街区从昔日的旧厂房“华丽转身”文化创意街区,园区内产业集聚,产业链不断完善,成为城市时尚生活的“新名片”。

走进新时代,江汉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也阔步迈入新征程——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6+N”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构筑若干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

江汉区将营造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引进最富创新力、最具文化品位的企业,提供最宽松的环境、最佳的服务,用文化的创意和创新广泛参与城市改建、产业升级、产城融合、人民幸福感提升等全领域。


创意性保护引燃非遗新火花

如果说文化创意产业是未来江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产业的精神内核,是江汉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承载。

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各类非遗项目18个,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2名。该区先后成功举办四届非遗文化节,采用公助民办的模式兴办了荆楚金石博物馆、黄春萍汉绣艺术馆等。区非遗保护中心先后荣获省十佳非遗保护中心,汉绣保护行动荣获全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精神财富。举办这样一场非遗民俗大观园活动,不仅能为广大市民送上一场文化大餐,同时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的平台,让这些文化瑰宝更长远地传承、传播,走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江汉区文化局负责人介绍。

“这些文化遗产,正是‘历久弥新’的文化产业。”该负责人表示,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给非遗保护带来第二春,让它获得绝佳的发展机遇。用创意把非遗融入如今的社会生活,将创造全新的文化产品,打开非遗在新时代创意性保护的一扇大门。“中山大道过去就是传统民俗文化集聚的商业街,在中山大道整体业态提升的过程中引入非遗元素,让老江汉和新生代再度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将迸发全新的火花。”



“非遗大观园”端出“民俗大餐”

代表性传承人演绎工匠精神


江汉区“非遗”民俗大观园人气旺

江汉区开展“非遗”保护十余年,吸引18个“非遗”项目扎根江汉,并在武汉三镇、湖北省内、乃至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一代代传承人的心血与坚守,也凝聚着江汉文化工作者的执着与守望。

“非遗大观园”内,十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工匠精神,展示传神技艺,成为最“吸睛”的“明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楚地瑰宝——汉绣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

蜚声三楚的“汉绣”,是武汉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汉绣不事虚针,崇尚实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曾与我国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四大名绣)齐名,具有色调浓艳、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特点,是独具地域风格的精美刺绣工艺。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

其刺绣艺术应荆楚风俗之需,融入本地区急就、浪漫、瑰奇的文化特点,以民俗图案为装饰,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表现出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燕

汉绣绣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民情民俗产品、舞台剧装用品、宗教文化用品、民间灯会庙会用品等四大类。汉绣大胆的构思、夸张的手法、精细的绣工、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保护价值。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姜成国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任炜

【传承人名册】

黄春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5827653619

王子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3607123868

王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3871154263

姜成国: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3907180060

任炜: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3986084858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鲜香馥郁——武汉煨汤技艺

武汉煨汤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喻少林

说起武汉的煨汤,不得不说到“筱陶袁”(在1974年改为“小桃园”)。创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被誉为第一代煨汤王。喻凤山在小桃园学艺,传承前辈煨汤技艺,独创了先炒后煨,炒中入盐,一次加足水,大、中、小火配合的“喻记煨汤技艺”,被称为第二代煨汤王,并以“鼻闻汤香断火候、判品质”的绝技享誉湖北煨汤界。

喻凤山唯一的嫡传弟子喻少林,得到父亲的口传心授,续写着武汉煨汤业的精彩。在技艺上他既有传统的技法,又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口味汤肴,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在为武汉煨汤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传承人名册】

喻少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面面俱到——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

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永中

“蔡林记”是武汉人家喻户晓的热干面的代名词。蔡林记热干面以其“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的特色闻名遐迩。

1928年,蔡明伟在热干面创始人李包处学得制作技艺,于满春路开设第一家蔡林记热干面馆,品牌逐渐打响。改革开放后,热干面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现任蔡林记执行总经理王永中先生,拓展了蔡林记热干面的品种、丰富了餐饮文化内涵。蔡林记热干面先后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最佳汉味小吃”、“中国名小吃”、“中国十大名面”等称号,成为和黄鹤楼、归元寺一样享誉全国的武汉名片。

【传承人名册】

王永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4000171779


拓印留痕——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左)

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又称立体拓,是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该技艺是在传统平面拓基础上,参考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透视等,通过表现光线明暗变化,立体地呈现所拓器物图像的技法。

张友海先生师从李洪啸先生学习和继承了传统全形拓技术,还发明创造了一整套新的技法,自成体系。他以墨拓(彩拓)作为主要手段,辅助以素描、剪纸、雕刻等技术,将金石器物真实客观的立体形状表现在平面的宣纸上。他的作品器形准确、透视合理、纹饰清晰、铭文规范、效果逼真。

【传承人名册】

张友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65384381


浑然天成——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草木染),也称“植物染色”、“草木染色”,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天然、环保的同时具有艺术性。该技艺主要使用自然界的花草、水果、茶叶等植物为染色原料进行手工染色,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使用草木灰、豆浆等为助剂。

第三代传人黄荣华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研发制作,现在已经有30多个色系、100多种颜色染料可以用于草木染,在对棉麻丝毛、大豆纤维、竹纤维等染色上均有极佳效果。

【传承人名册】

黄荣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人:13552719399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包罗万象——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

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莹(中)


1922年,南京人徐大宽到汉口传授汤包技艺,武汉人钟生楚悉心学艺,将江苏小笼汤包按照武汉人的口味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钟生楚本人也被誉为“汤包大王”,四季美汤包的招牌美名远扬。

徐家莹是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汤包大王钟生楚最得意的弟子。她总结出汤包制作技艺的特征:“面熟碱准水适当,节准量足个一样,边薄中厚牵园形,馅子挑在皮中心,花细均匀鲫鱼嘴,轻拿轻放要摆正,火候时间掌握准。”四季美汤包皮薄、馅嫩、汤鲜、味美,外形上花细均匀,兼具色、香、味、形。

【传承人名册】

徐家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8627163708


雍容典雅——武汉玉镶金技艺

武汉玉镶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世军


玉镶金传统技艺,是指在玉雕作品上进行金银镶嵌的传统工艺,是一种玉器雕琢的工艺。武汉玉雕继承传统技艺并汲取东、西方现代雕塑特点,借鉴我国石窟和壁画艺术,逐步形成造型集中、结构严谨、雕刻精细的地方特色,产品亦发展为首饰和摆件两大类,尤以镂刻古代人物见长。

武汉玉镶金技艺是以传统的剪纸和绘画为基础,以贵金属雕刻技艺为主创,配合镶嵌焊接工艺而成。自然界的丰富景物在贵金属雕刻工艺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原有宝石镶嵌产品更加绚丽多彩、精美华贵。

【传承人名册】

杨世军: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5342237989


女红菁华——传统手工拼布

传统手工拼布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卉


所谓拼布,就把布料按照图谱或图案一块块拼接起来做成实用性或艺术性的布艺作品的过程。中国传统手工拼布源于民间,取材来源广泛,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武汉传统手工拼布在楚文化大环境的浸润下,风格靓丽,造型多姿多彩,它的独特性在于手工拼布的独一无二。

传统手工拼布有广泛的实用性,如手提袋、玩偶、壁饰、被子等,一旦融入了武汉传统手工拼布技艺,就令人倍感温馨。湖北武汉的何进华、陈芝兰老人便是传统手工拼布这一民间艺术中的佼佼者。传统手工拼布内容涉及到历史、人文等多方科学。

【传承人名册】

陈文卉: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8942905655


唐风汉韵——汉派石雕

汉派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安力


武汉“九省通衢”,自古以来就是石雕原料收购、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的集散地,为汉派石雕注入了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汉派石雕在河北曲阳石雕的技艺基础上,发掘、恢复汉唐时期楚地石雕的特点,融入现代美术因素,形成了一种风格简练、带有浓郁楚文化风格的石雕作品。

汉派石雕以汉唐风格为主,有圆雕、浮雕、透雕、镶嵌等技法。汉派石雕技艺采用传统师徒授受的方式传承技艺。近年来,安志柏、安力父子创作的汉派石雕作品在全国参与各级展览,并获得可喜的成绩。

【传承人名册】

安力: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5342222640


古香新韵——中华传统合香技艺

中华传统合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博建


中国人用香肇始春秋战国,流行于秦汉两朝,完善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对于香的制作,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医学说、道家外丹学说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一个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香中尤为独特的制香技艺是合香,就是把不同的天然香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一定的制作工艺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不同香味和功效的香品。合香一般有线香、粉香的形式。

合香制作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就全国范围来说,掌握合香制作技艺的人少之又少,在湖北,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更属凤毛麟角。

【传承人名册】

张博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85809929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金丝婉转——梅氏景泰蓝工艺画

梅氏景泰蓝工艺画代表性传承人梅祥鸿


景泰蓝历史上是一种阿拉伯手工艺术品,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其制作技艺流传到中国后,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梅氏景泰蓝制作工艺从清末的梅裕华开始初具雏形,百余年来梅氏四代人在传统工艺上大胆革新,融合了雕塑、油画、传统工笔画技艺,把掐丝成型法改成压铸立体成型法。梅氏景泰蓝工艺画在今天有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易学易做,不受季节、区域限制,可以全民制作推广,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传承人名册】

梅祥鸿: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联系方式:13808630885


【民间传统工艺项目】

珠圆玉润——珠宝(仿真)彩蛋

民间传统手工艺人董保国


由手工艺人董保国手工制作,珠宝(仿真)彩蛋吸收了欧洲蛋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依蛋形设计、描绘样稿、切割、浸泡、清理、控干,作者将自己的思想理念、审美意识和情趣,并揉进了中国传统工艺,如掐丝、填彩和彩绘、蜡染勾彩、染后雕刻等方法在蛋上综合运用,丰富了彩蛋艺术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董保国同时擅长制作纸蕾丝,即通过各种工具加上各类颜料或涂料,在一张纸上做出平面或立体工艺,被誉为“纸上芭蕾”。可做成名片、宣传品、请柬、像册装饰等等。

【手工艺人名册】

董保国:湖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联系方式:18971397753


策划: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文化局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江小文

(作者:刘元聪 朱素芳 江小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