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护士当起“临时家属”照顾重症患者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4日讯(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严丽)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湘雅病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湘雅临时家属”人文护理团队。他们在承担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日常护理的繁重工作之外,主动当起“临时家属”,“一对一”帮助那些被病毒阻隔、家属不能近身陪护的重症患者,为他们解决治疗期间的各种问题。

知道了以后如何回报社会

出院患者写诗称赞“白衣天使”

陶女士写诗感激治疗和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

“出院后,我要带很多鸭脖子和热干面来湘雅医院看你们。”近日,患者张女士经过治疗,成功从协和医院西院区湘雅病房治愈出院。她在微信上给照顾自己的护士邱爽发来一长段文字,感激地说:“请把我的心意作为一份感谢信,送给你们全体医生、护士。”

“为了我们患者,你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全身心投入工作,主动充当患者的亲人,嘘寒问暖,给我们极大的精神力量和战胜病毒的意志和决心,从而加快了我们恢复健康的步伐。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张女士感动地说,当亲眼看到医护人员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6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排,有痰只能咽下去,非常心疼他们,为他们的勇敢、坚强点赞。

隔离了病毒,也拉近了爱。患者的真情实感和肺腑之言,驱散了湘雅医院医疗队队员们连日来的疲惫和焦灼。自医疗队进驻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以来,一幕幕暖心的医患关爱互助故事正在隔离病区上演。

2月15日晚,61岁的陶女士由外院转到协和医院西院区继续治疗,她的亲人刚因新冠肺炎去世。

护士长邓桂元介绍,入院第四天,患者突发心悸不适,心率140多次。值班护士报告医生,给予患者对症药物处理,考虑到该患者由于亲人去世情绪悲伤和心理恐惧,导致睡眠食欲不好,“湘雅临时家属”立刻对陶女士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

经过几天的接触和交流,陶女士意识到:活着的人还是要健康地活下去。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同病室的几位病友,几天下来,病房里气氛轻松不少。

日前,陶女士治愈出院。“是你们医治了我们的伤心,是你们让我从黑暗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光明、找到了今后怎么样去回报社会!”出院时刻,陶女士坦言,有好多感激的话说不完。

“阿姨,你太棒啦!”护士周鑫向她伸出大拇指。

“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勇敢的行动,我虽叫不出你的名和姓,却知道神圣的使命,那被雾水打湿的护镜,是生命的赞歌,抗击的象征……”陶女士特意手写一首诗《湘雅最棒!天使的身影》,为湘雅医院护理团队的努力和付出点赞。

“临时家属”就是重症患者亲人

拯救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心灵

患者床头的临时家属提示牌 图片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提供

“湘雅临时家属”人文护理项目启动一周以来,受到很多患者及“临时家属”的称赞。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了解到,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病房内新冠肺炎患者的亲属由于需要隔离,或者因为已经被隔离,不能进入隔离病区陪护亲人,建立有效的沟通。

面对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重症病患,湘雅医院护理团队在落实新冠肺炎湘雅护理标准的基础上,从人文护理的角度出发,联合武汉协和医院成立了 “湘雅临时家属”人文护理队伍。招募通知一发出,30多名战“疫”一线护士就报名加入。

据介绍,为确保人文护理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人文护理团队专门制定《“临时家属”管理规范》《人文关怀方案》,要求每个护士“一对一”成为1个患者的“临时家属”,只为这1个患者解决问题,提供心理疏导;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在生活必需品方便上给予帮助,“只要能办到的,尽量想办法,办不到的给予解释”;让患者认识“临时家属”,有困难找“临时家属”,成为跟医生沟通的桥梁;若“临时家属”不在,患者有应急需求,还可以找病区内的任何护士。

“33床,特别提醒:患者想吃水果。”记者看到,人文护理团队专门制作的“一对一”临时家属提示牌贴在病人床头位置,上面清楚写着患者床号、姓名、护士姓名、饮食、治疗方案、口服药名和服用频次等详细信息,患者情况一目了然。

“‘临时家属’的工作不仅要关注病人的需求和生活照护,还要关注病人的病情进展、治疗、口服药落实情况,并监督各班护士对‘临时家属’照顾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每个细节都要面面俱到,关注到位。”护理部科护士长曹岚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长邓桂元感慨,在这场战“疫”斗争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拯救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心灵。

【编辑:覃柳玮 王爽】


(作者:谭德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