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1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刘龙生)“舱内病友遇到难事,喜欢找党员,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光谷方舱出院后,正在酒店隔离观察的党员石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舱内住院时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使她终身难忘。
医护和病友党员志愿者舱内宣誓
光谷方舱医院启用以来,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将各医疗队中的党员和病友中的志愿者拧成一股绳,管理方舱,服务病友。
截至3月1日,光谷方舱医院启用16天,累计收治的875名病人中,已有520人治愈出院。
舱内问题反映上去,很快就能解决
光谷方舱医院位于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分为四个病区。
2月17日,方舱医院启用的同时,党的组织建设也同步启动。仅用3天时间,就成立了临时党委,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陕西、福建、山西、海南等省市的援鄂医疗队,组建了6个医护临时党支部,接着又按病区组建了4个病友临时党支部,党员超过200名。之后,党支部从病友中征集志愿者,成立了医护病友联合志愿者团队。
护士刘颖是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最早带病友做呼吸操的医护人员。第一天带领40多名病友做操时,由于没有耳麦,节奏主要靠自己喊。两遍大声喊下来,感觉头部缺氧,很难受。好在第二天起,医院就解决了耳麦的问题。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党支部的医护人员教病友做呼吸操
李文莉是病友第四临时党支部的书记。3月1日,正准备出院的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感受最深的,是舱内有什么问题,只要一反映上去,就会迅速得到解决或回应。
一位病友在沐浴区关门时被门上的铝合金片划破手掌,流了不少血。病友临时党支部及时向院党委报告。当晚,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就送进了舱内。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光谷方舱医院副院长王燕森说,医院每天上午10点的例会上,各支部可以将问题集中反映,能解决的,迅速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迅速回应。
“方舱医院入住的都是新冠肺炎轻症病人,在医院住院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高效解决问题是必须的。我们要求解决和回应最迟不超过48小时。”他说。
心理干预和疏导,把病友当亲人对待
新冠肺炎患者刚住进方舱医院,有些人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光谷方舱医院医护和病友临时党支部与市精神卫生中心联系后,将一套强肺心理支持技术以及精神援助热线电话,以海报的形式在舱内公布,并指导病友下载APP在线提问,或拨打热线进行电话咨询。
舱内的医护和病友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和志愿者们,也会配合,对病友进行心理疏导。
57岁的病友夏某,进舱后一度情绪低落,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夜晚通宵难以入睡。
有一天,夏某在舱内的微信群上说,自己想吃安眠药帮助睡觉。病友四支部书记李文莉看到后,马上到她床前了解情况,并开导她。
医护和病友党员志愿者舱内合影
吃晚饭时,李文莉替她把饭菜领来,端到床前,劝她多少吃一点。夏某说:“您不用管我。”李文莉说:“您不吃,我就陪着您。”说完,一直站在床前陪着,十几分钟后,夏某拿起了筷子。
为了帮助她改善睡眠,李文莉咨询护士后,让她在睡觉前放点轻松的音乐,并让她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当晚,夏某没吃安眠药,睡了两三个小时。
过了两三天,夏某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了。她主动要求加入病友志愿者团队,义务帮助病友领取生活用品。
病友志愿者:主动承担领餐送餐任务
住进光谷方舱医院的当晚,有病友发现,在大家入睡以后,几位值班护士开始打扫舱内卫生,清理垃圾。
次日,她们又把病友的盒饭领来,发放给病人。她们的护目镜上都起了雾,连路都不能完全看清。
进一步了解得知,每个病友的中晚餐都是一盒饭一盒菜,每个泡沫箱要装24盒饭或菜。从外面递进方舱以后,由入口至方舱地面有五六级台阶,必须人工搬运到台阶顶部以后,再抬上推车,才能送往各病区。而从舱内这一端运到另一端,往返距离近千米。
病友志愿者在舱内义务运送社会捐赠物资
护士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理病人,已经够辛苦了,还要干这些体力活,怎么吃得消?
几个病友临时党支部的党员通过微信沟通后,决定组织病友中的党员和志愿者,将舱内打扫卫生、领餐送餐、领取和分发物资这些粗活重活承担下来。
可是护士不让他们打扫卫生,说:“你们也是病人,没穿防护服,连手套也没有,怎么能让你们做?”他们又提出帮助他们领餐,也被谢绝。
病友党员志愿者将舱内仓库里的物资整理得井井有条
情况反馈到临时党委后,经研究决定,增派保洁人员穿防护服入内清扫、转运垃圾;可以让志愿者替代护士们领取、转运和发放餐饮和社会捐赠物资,但提供口罩和手套,并为他们做好消毒准备。
于是,每次领取餐饮和物资之前,志愿者将做好防护和消毒的图片发到舱内各个病友群中,以便让病友们放心。
“我们五六个志愿者领餐、发餐,每次发完,都是一身汗。原来每天由几名护士穿着防护服做这些事,她们的艰辛可想而知。”
【编辑:陈冀滨 刘航 覃柳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