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5日讯(通讯员邹亚琴)近期寒潮突袭武汉,孙先生遭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致命“打击”,生命垂危。因病情严重且复杂,常规微创手术不能同时解决多个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团队创新手术方式,同时运用安全治疗夹层的辅助腔内治疗方式PETTICOAT技术和体外“开窗”技术,为男子植入国产原创胸主动脉支架,最终微创“拆弹”成功。
据悉,同时运用PETTICOAT技术和体外“开窗”技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国内尚属首次,国外目前也未见报道。
55岁的孙先生突然剧烈胸痛,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入院时,血压高达190/105mmHg,经检查确诊为B型主动脉夹层。
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是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手术方法。既要封闭夹层破口,降低夹层破裂风险,又要尽可能充分扩大真腔,改善患者远端主动脉和分支动脉的供血,逆转对主要脏器的损伤。
“孙先生主动脉夹层撕裂严重且范围广,并处于急性水肿高峰期,常规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在植入覆膜支架时,容易造成夹层逆撕,且会使受损的内膜层沿整个管腔撕脱,造成远端主动脉脱套,手术风险极大甚至危及生命。”邓宏平解释,如果等水肿消除后再手术,等待期间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极高,而且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已出现血栓,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肠坏死,如果不尽快手术治疗,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团队决定“双管齐下”,同时运用国际领先的安全治疗夹层的辅助腔内治疗方式——PETTICOAT技术和体外“开窗”技术,为孙先生植入国产原创胸主动脉支架,进行微创“拆弹”。
手术中。
邓宏平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常规TEVAR治疗方式是在近端植入覆膜支架,远端的真腔无法良好扩张,易导致远端分支血管缺血。而且由于远端旷置,假腔可能无法形成血栓,不利于主动脉重塑,从而导致晚期动脉瘤的形成。
PETTICOAT技术是TEVAR的2.0版,适用于急性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尤其是远端存在破口、夹层撕裂范围广、真腔塌陷、分支灌注差的情况。是在覆膜支架的远端搭接金属裸支架,利用裸支架的径向张力,扩张真腔,压缩假腔,从而加速远端破口的闭合,促进假腔血栓化和主动脉良性重塑,同时衔接的裸支架可以延长整体支架长度,减小覆膜支架远端的弹性回直力,使得覆膜支架更贴合主动脉内膜,从而降低主动脉夹层逆撕风险,防止发生因主动脉脱套引起的小肠、肾脏缺血和截瘫等灾难性后果。
历时一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CTA检查显示,支架位置精准,夹层覆盖满意无内漏,真腔显著扩大。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支架通畅,椎动脉完整保留,内脏区供血显著改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几乎同步显影,避免了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手术。
邓宏平提醒,主动脉夹层重在预防。有高血压、高血脂、马凡综合征家族史、抽烟、肥胖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特别要做好自我血压监测。同时,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分秒必争,当突然感到胸部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时,一定要尽快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救治。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