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重庆援汉医护,一位是武汉志愿者,汉渝青年互书“情书”话担当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22日讯 3月13日,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汉国家医疗队来武汉满一个月的日子。该医疗队队员王越在朋友圈写下《一封写给武汉的情书》,字里行间溢满了对武汉这座城市炽热的情感和浓浓的爱意。

收到这封信,武汉青年耿天维也回了一封《江山同月汉渝共流,万舸连帆感君苇舟》的信,不仅表达了对王越等援汉医务人员舍生忘死“逆行”的感谢,畅谈了武汉和重庆的历史和情谊,更是共勉了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22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两封信的作者王越和耿天维。

期待两座城市还会有更多美好故事发生

记者联系上王越时,她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已经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这封回信不仅是代表他个人,而是站在城市的角度,将两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英雄气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王越看到90后小伙耿天维的回信后表示,“我也是从小看着《红岩》长大的,红岩精神是流淌在我们重庆人血液里的精神,他在回信中体现的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和时代精神让人感动。”

王越说,“一封给武汉的情书”刊出后,很多武汉市民给她留言、评论,让她深受感动,没有想到武汉人还会专门给她回信,致谢重庆。她说,武汉和重庆一衣带水,有着休戚与共的手足之情和坚固的友谊,期待着两座城市还会有更多美好的故事发生。      

得知疫情发生后,耿天维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王越表示很钦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              

希望这封信与所有的90后、00后共勉

25岁的耿天维生在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目前从事图书编辑、发行工作,家住江夏经济开发区沿湖社区水岸枫林小区。疫情期间,他白天做社区志愿者,站岗、入户排查、运送物资,晚上在家做编辑的案头工作。

3月17日他在网上看到了王越写给武汉的“情书”,当时就深有感触,自己也想试着写一封回信。耿天维说,为了写好这封信,当天晚上他写了近4个小时。

在这封回信中,耿天维从武汉和重庆的历史渊源入笔,回溯了两座城市的兄弟情谊,表达了对王越及所有援汉医务人员以身赴险、救死扶伤的感谢,也表达了武汉人民对重庆此次援助的感谢。

回信中,耿天维与王越交流了年轻一代应有的历史担当。他在信中写道:“疫情暴发以后,有无数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奋斗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是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的是青年民警,维持秩序,出生入死;有的是社区志愿者,穿上‘红马甲’,走街串巷,排查宣传……我本人也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为抗疫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据悉,耿天维本人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所在的社区是在疫情中新成立的新社区。疫情暴发后,小区居民在2月8日自发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党员。耿天维和父母在第一时间加入,一个半月来,他们每天为居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耿天维在志愿者工作中也经受了锻炼和成长。他说:“我希望用这封信向王越和重庆人民致谢,与所有的90后、00后共勉。”(记者刘璇 史强)


链接:《一封写给武汉的情书》

           《江山同月汉渝共流,万舸连帆感君苇舟》


【编辑:向洁 覃柳玮】


(作者:刘璇 史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