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进行时】“质量公益大讲堂”邀武大教授开讲“质量”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工真教授讲授中德质量文化比较 刘斌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唐煜 通讯员胡琼之 陈鸥)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上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奋力谱写武汉质量发展新篇章,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的2018年“质量公益大讲堂”首次讲座,8日在“市民之家”开讲,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工真教授讲授中国与德国质量文化比较研究成果,启示人们从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生产实践、品牌培育等方面要更加重视质量,努力让武汉成为制造业强大、产品高质量的城市。

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城市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大力实施质量能力提升工程、一流标准引领工程、名企名家名品工程,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全国质量管理工作暨质量提升现场交流会在武汉召开;在中国上海质量大会上,武汉经验被交流推广;我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现场考核验收,验收专家组给予我市“六个率先”的高度评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提升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方法。“质量公益大讲堂”,搭建平台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普及科学的质量方法,让武汉的企业和市民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质量公益大讲堂”将每月举办一次。市标准化研究院8日承办“中德质量文化比较”是第一讲,4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和市民群众,兴味盎然地聆听李工真教授的演讲。

李工真教授说,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我市也正在实施《武汉市质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质量强国”“质量强市”已成为共识和目标。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城市兴。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人们更加普遍地树立先进的质量观念和意识。

质量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实践。质量是品牌信誉的基石、市场的入场券和通行证、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李工真教授分析比较中国与德国质量文化差异后说,武汉要实现质量强市,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是决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拥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工人队伍,则是武汉迈向制造强市的关键要素。武汉高校众多,具有培养高素质工人队伍的很好条件。但目前,人们的目光都盯着上一二类大学,无奈才上三四类学校的观念需要转变。人们应当认识到,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成长为高级技工,在制造业工人岗位上做出最好的高质量产品,也同样光荣快乐。这需要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学习兴趣,以及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引导。

李工真教授建议,武汉需要调整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战略,可将一批三四类大学,调整改造为高水平专业技术学校。聘请有实操经验的特级、高级技工为教师,让学生在出了校门的工作中,就能迅速熟练地运用上高技术。在职业岗位上从职称评定、工薪待遇等方面,形成一套稳定长久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适合个人兴趣的技艺创新顶级“工匠”。

李工真教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制造业对质量的追求极具特色,“人的质量是一切产品质量的基础”,这种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生产高质量产品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人的质量决定着产品能否高质量,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命,众多企业的质量实力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制造实力。因此,可以说质量是我们建设一个制造业强大城市的基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