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发“武汉造”火箭,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产业园即将投产

长江日报-长江网4月29日讯 4月29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位于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悉,该基地快舟火箭产业园(快舟总装总调中心)5月份即将投入运营,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

受疫情影响,投产比原计划晚2个多月

快舟火箭产业园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首个入驻项目。一期项目主要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项目占地45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总装测试厂房、综合厂房、综合楼、动力站等。该项目于2017年5月启动建设,原定于2020年2月底前交付使用,受疫情影响,交付延期。在新洲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支持下,火箭产业园于3月中旬批准复工,现已基本完成各项收尾工作,目前,正等待最后的消防验收。入驻快舟火箭产业园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谢光荣称,快舟火箭产业园5月份即可交付使用、投产。

即将投产的火箭产业园。通讯员沈雷平摄

火箭产业园投产后,将可以一年产出20发火箭,有效供应国内和国际航天市场。谢光荣介绍,根据后续发展需要,火箭公司已启动总装总调中心(一期)补充条件项目建设工作,补充条件项目将建设1万平方米的辅助厂房及数字化生产线一条,主要用于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测试车辆的维修、保养,部分关键产品试验以及产品仓储等。目前数字化生产线一期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预计5月份完成验收,辅助厂房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具备使用条件。“武汉造”火箭将实现量产快舟火箭产业园的投产,意味着“武汉造”火箭将实现量产。谢光荣说,在这里,快舟火箭将进行“一站式”生产。在综合厂房,对快舟火箭进行分段制造和组装;在总装测试厂房,对全箭进行测试,模拟太空中所有遇到的情况以后,得出它的各项相关参数。测试无异常的火箭就发运到外地进行发射。这改变了过去需要在多地协同生产的方式,提升了生产研发效率。

据介绍,火箭公司目前主要研制“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其中,“快舟一号”用于微小卫星发射和组网,7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200千克。普通火箭发射前要准备至少一个月,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只需要准备几天。

“快速响应、快速集成、快速发射”,是快舟火箭的品牌特色。随着快舟火箭产业园的投入运营,“武汉造”火箭也将飞得更快更远。

快舟将拉动华中航空产业的发展

“武汉年产20发快舟火箭,将带动华中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航空产业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杰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产业都布局在西北地区,东南方很少。这次快舟火箭产业园在武汉投入营运,而且每年20发的产量,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较大。如,武汉大学遥感测绘团队便与之有合作。虽然火箭的生产不同于飞机制造,但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意义重大。火箭、卫星是进入太空的基础设施,未来将引进更多的商业航天服务应用公司,会对火箭、卫星、遥感、航天材料、测控等航天产业上下游链条在武汉加速聚集。武汉商业航天产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将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吴杰表示,目前华中地区的航空航天研究并不多,尤其是“产学研”中的“学”,武汉和华中地区高校设置航空航天类的专业研究很少,快舟在武汉的产业布局反过来也会推动高校的航空航天科研和人才培养,最终会形成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武汉航天之城。

“火箭产业园的投产也是武汉掘金太空经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联手武汉市政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商业航天也将是未来航天发展的主流模式。武汉有着完善的工业、科教、科研、人才体系,武汉发展商业航天的本质,就是进一步发挥其城市魅力,对城市产业资源做系统整合,完善城市全功能形态。”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据预测,2020年我国航天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记者李亦中 杨佳峰 通讯员程书雄 裴斌)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李亦中杨佳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