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黑科技!95岁老人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魔咒

老人戴上智能眼镜,看到了自己髋部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全息影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6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聂文闻)高龄老人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团队为一名95岁重度骨质疏松高龄老人,在“混合现实”黑科技的助力下,成功实施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老人1月9日接受手术,目前康复顺利,即将出院。

95岁高龄的赵奶奶最近祸不单行,不光“阳了”还不慎跌倒。右髋部疼痛难忍,无法动弹,家人立即将赵奶奶送到协和医院。经骨科叶哲伟、谢卯医生团队接诊发现,赵奶奶髋部骨折合并双肺感染。

高龄老年人的髋部骨折,被人们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基础情况通常较差,往往合并慢性疾病,骨折后如果保守治疗又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而长期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往往危及老年人的生命。

协和医院骨科叶哲伟教授介绍,赵奶奶本身就有重度骨质疏松,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包括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加之刚感染新冠病毒,在不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仅能维持在88%—90%,同时伴随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情况,手术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这次骨折很可能成为老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通过智能眼镜,可以看到患者肺部感染的三维立体全息影像。

叶哲伟教授团队与赵奶奶及家属反复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全力为赵奶奶争取手术机会,共渡难关。经过协和医院麻醉、呼吸、心内等多学科的会诊和密切配合,为患者制定了术前、术中到术后详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病区护理团队术前精心护理,有力保障了老人的快速康复。在整个医疗团队的前期治疗下,赵奶奶全身情况逐步恢复稳定并通过手术风险评估,一家人信心倍增,决定手术。

术前,叶哲伟教授团队采用最新的混合现实技术,清晰呈现赵奶奶新冠病毒肺部感染和髋部骨折部位的个体化三维立体全息影像,据此制定精准微创手术方案。

1月9日,在协和医院麻醉科魏欣教授和手术室团队的精心配合下,赵奶奶的手术精准、安全、顺利、快速地完成,全程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术后老人平安返回病房。

术后一周,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赵奶奶恢复状况良好,已经慢慢可以依靠助行器站立行走了,肺部感染也得到很大改善。至此,95岁高龄老人打破“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医患共创奇迹。

【快问快答】

为什么说它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问:为何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叶哲伟:有一种说法,对于老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髋部骨折,它被称为老年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大多数老年人经历此类骨折后,如不及时手术会丧失下床活动的能力,而失去行动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疼痛引起的失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长期卧床会使这些并发症变得难以处理且致命。

骨科医生建议,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若有条件进行手术,应早期手术治疗。

问:如何预防髋部骨折?

叶哲伟:老年人平时应重视科学、合理的锻炼,增加运动系统的稳定性,尽量避免跌倒发生。多食用富含蛋白和钙质的食物,将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老年人应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筛查,如若发现骨质疏松应及早进行治疗。此外,雨雪天气或者道路结冰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穿防滑鞋,做好意外摔倒的防护。

问:混合现实技术有何“神力”?

叶哲伟:混合现实是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之后,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将计算机虚拟模型引入和融合到使用者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中,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诊疗、医患沟通、精准手术、个性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医疗提升。混合现实被认为是数字呈现技术的颠覆性改变,也为医学应用带来无限可能。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