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所长田间地头普法,今年这个区2万亩甜玉米交易零纠纷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4日讯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邓南街被誉为“甜玉米之乡”。7月4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了解到,因提前给农户打上“法治预防针”,今年该区2万亩甜玉米交易无一纠纷。

早在4月初,该区政法委就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化纠纷促发展。除了服务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外,预防甜玉米交易纠纷成为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

2万亩甜玉米,事关周边2000余户农户的就业和增收,不能大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聚焦研判甜玉米质量和货款纠纷。研究发现,货款纠纷发生原因多在于收据不规范。很多收据只是一张写有金额和姓名的“白条子”,还有的交易根本没收据,只是口头约定。质量纠纷爆发的根源在于收购人没有跟农户提前约定玉米个头大小,导致农户掰下的玉米不符合收购的要求。

据此,邓南街司法所制定收据规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跟玉米协会、合作社达成共识,要求收购人必须提前一天通知农户收购标准,农户必须根据要求来挑选玉米。

7月1日上午10点,邓南街司法所所长刘义和往常一样,来到靠近103省道的玉米地。

“老张,今年收成怎么样?”他站在田埂上边和农民张师傅聊天,边帮他看货款收据,“签字、按手印的合同和单据都要留好,数量、金额、个头大小要写清楚,一旦出了问题,这都是证据。”

正在装卸玉米的老张停下手中的活,回答:“ 这些法律知识早背熟了。”

刘义(左三)在田里跟农户了解甜玉米收获情况,开展普法宣传。记者耿珊珊 摄

邓南街2万亩甜玉米集中分布在103省道两边,为不影响运输玉米的拖拉机、三轮车通行,刘义每天把车停在公路边的空地,然后步行过去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普及法律知识。

在采访中,邓南街的农户都说,货款收据规范了,收购标准约定好了,交易纠纷自然没有了。(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李冬波 夏伟 唐荣江)

【编辑:张靖】

(作者:耿珊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