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地铁商机“露水菜”卖了好价钱,驻村扶贫工作队助力扶贫最后一公里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14日讯(记者姚传龙 通讯员花耀兰)7月1日8时,蔡甸区柏林农贸市场内,78岁的纪敢云正在清点摊点上的莲蓬和玉米。

柏林农贸市场位于轨道交通蔡甸线柏林站旁,2019年9月地铁线开通后,农贸市场的生意好了起来,这里的蔬菜物美价廉,许多市民乘地铁来此买菜,纪敢云的摊子前就有好几个人在挑选问价。

从前村内的路坑洼不平

为村里修建的水渠。通讯员花耀兰供图

1日凌晨4时,距离柏林地铁站3公里外的禾稼村内,村民纪敢云到地里采摘玉米和莲蓬,摘“露水菜”卖个好价钱。

通往农田的水泥路很平整,两边的路灯静静地照亮前路,老人借着灯光稳稳地把三轮车停在农田旁,开始下地采摘。

三轮车上有一盏头灯,头灯是老人2018年买的,为了方便夜晚出行。2019年前的禾稼村只有环村公路是硬化路,村内全是泥土路,坑洼不平,许多路段都没有路灯。路况差,收菜的车辆难进,村民们早起用三轮车把蔬菜一车一车送到村口,再卖给菜贩子,头灯是村民们夜间劳作的主要照明工具。

头灯再派不上大用场了

深夜在路灯下,王海涛帮助扶村民接水管抗旱。通讯员花耀兰供图

一年后,纪敢云买的头灯就派不上大用场了。

2018年,武汉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江黎明、陈传江、王辉来到村里,三人走村串户,问村民收入、问菜贩子收购情况。

禾嫁村地处武汉市西大门,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卖点小菜,地铁开通前,交通不便,菜也卖不出好价钱。

纪敢云在家养病期间,见到了工作队队员,很细心是他们留给老人的印象。“种什么,怎么销售?”工作队边听边记。

“村里路不好,收菜的车子进不来。”老人说,她想多种菜,但怎么卖成了难题。

工作队在调研笔记中写道:“照明缺失,影响村民安全,路难行导致销售不畅,收入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386户人口的村子有贫困户38户73人,病与残是贫困主要原因。”

2019年,工作队筹集资金,请来施工队。截至2019年10月,全村实现道路硬化1.8公里,搭建路灯135盏。路通了,村里亮起来了,收菜的车也开始出现在田间地头。

2019年,王海涛加入工作队,他和同事带着村民建沟渠、挖水塘,解决旱涝不均的问题,村民种菜的积极性更高了。

拥抱地铁经济为村民增收支招

“地铁开通后,不少市民坐地铁到柏林买菜。”2019年9月,地铁蔡甸线开通后,《长江日报》上一则关于地铁经济的报道让王海涛眼前一亮:这里离地铁这么近,为何不能靠山吃山呢?如何让地铁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路径,成了王海涛和同事的扶贫“新线索”。

在蔡甸线开通后的一个月里,经常能看到王海涛和同事在地铁站、柏林集贸市场和拎着菜的人聊天。

“您从哪里来?”“汉口。”

“跑这么远到蔡甸来买菜?”“是啊,这里菜新鲜,坐地铁过来只要45分钟。”

到柏林集贸市场买菜的人越来越多,王海涛把消息带到村里,纪敢云和其他4户村民率先到集贸市场摆摊卖菜,尝到了甜头。

1日上午,纪敢云的玉米和莲蓬在4个小时内销售一空,收入70元。

45岁身患尿毒症的贫困户徐志超和王海涛商量,在扶贫队修建的水池与水塘,修建了自己的养虾水塘,明年龙虾就可以上市。

经统计,纪敢云纳入贫困户时,2015年的收入是2660.6元,2019年的年收入则达到22232.22元。徐志超2015年的收入是3327.9元,2019年达到19537.05元。目前村里收入最低的村民,年收入也从2460元达到了8978元。

脱了贫还要发展农家乐奔小康

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收入增加,对于因病因残成为贫困户的村民,工作队也拿出了办法。修建光伏发电站,建设冷库出租、土地流转,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这些钱一方面继续加强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开辟贫困户就业平台,设置8个公益岗位,帮助务工务农不便的贫困户在村里做好服务工作。

目前,禾稼村所有贫困户脱贫。

脱贫不是最终目的,工作队现在萌生了三产融合的打算。“我们想让乡亲们奔小康。”在禾稼村工作生活了3年,工作队和村民感情很深。

王海涛指着村里的冷库说,明年会把这里建成蔬菜生产、冷藏、外售的基地,伴随着地铁客流量增大,也会适时建设农家乐,发展旅游业,提升附加值。

【编辑:戴容】

(作者:姚传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