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查出重病老两口签下捐遗协议 一家八口是捐遗志愿者

吴小秀在老伴陪同下到医院复查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9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高翔)年初查出重病后,年近七十的吴小秀在老伴陪同下,双双签署“捐遗”协议。截至目前,这个由4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共有8名成员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今天上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69岁的吴小秀在老伴刘要武的陪伴下赶来复查。今年1月12日,老人因疲劳乏力住进中南医院,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大颗粒白血病。就在半个月后,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来到武大医学院器官捐献中心,双双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吴小秀老人告诉记者,“捐遗”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心愿,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偶然。

原来,吴小秀在四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长姐叫吴波、妹妹吴珍秀、弟弟吴克志。

1993年,当时只有38岁的吴珍秀,第一个在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1995年前后,长姐吴波也准备签署捐献协议,但由于当时孩子们无法理解母亲这一决定,最终改为捐献眼角膜。亲人们的善举感染了吴小秀,她和老伴当时就产生了“捐遗”的念头,但因为不清楚具体的流程而搁浅。

年初查出血液病后,吴小秀夫妇终于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对于生死,两位老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豁达与从容。刚住进中南医院时,预感不大好的吴小秀就主动跟医护人员说,“对于病情有什么说什么,不用瞒着我”。她对记者坦言,自己凡事都想得开。

刘要武告诉记者,老两口看得多了,观念渐渐起了变化。他觉得,自己死后器官可以救助更多的人,比把亲友们召集起来敲敲打打送一程更有意义。有邻居不理解,刘要武笑答,“人都已经走了,没有知觉,还有什么放不下?”

“捐遗”的观念像一粒种子,在吴家四姐弟间迅速播散。就在吴小秀、刘要武夫妇签署协议前后,吴克志夫妻、吴珍秀的丈夫和婆婆,也相继成为“捐遗”一员。这个大家庭,至今共有8名成员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中南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左雪兰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针对吴小秀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压制免疫、刺激造血,同时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基本稳定。

【编辑 张颖惠】


(作者:武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