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智能化改造投入3.95亿元,周黑鸭“生长出”数字化翅膀

“捆扎码垛机”正在车间打包、搬运。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21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武经宣)多头秤:外形宛如盛开白莲,每分钟64盒的分装速度、全自动称重,一分钟解放6个人的劳动力;蜘蛛手:将装箱工作实现彻底智能化;捆扎码垛机,实现智能打包和搬运……周黑鸭的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周黑鸭武汉工厂的163口卤制大锅全部装有数据采集装置,温度、重量、出锅时间实时监控。

近日,记者从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第六场推广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周黑鸭投入3.95亿元,实现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数据全流通,产品的追溯效率、库存率等关键指标全面优化,极大增强了行业竞争力。

1995年,从武汉铭新街菜市场的一口锅起步,周黑鸭从作坊式的卤制起步,走向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卤制工厂,以现代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卤制手工艺,为满足营销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一切为了食品更加安全、美味。”记者在周黑鸭武汉工厂看到,鸭架、鸭脖从解冻到封装配送,数字力量深度为这些卤制品赋能。鸭脖子从-18℃冷库运送到加工生产线,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化冰,在“双螺旋速冻装置隧道”里待上两分钟,鸭脖子完全解冻。

“解冻时产品的温度、含水量等信息都是实时传送,集中收集。”周黑鸭信息总监郭荣告诉记者,含水量等关键数据也是原材料质量把控的重要指标,每一道工序的加工温度是产品质量的关键,生产线上看着是流动的产品,但是实际上是流动的信息决定产品的竞争力。

周黑鸭在港交所上市后的第一年就启动了智能化改造计划,三年投入了3.95亿元,全面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截至目前,武汉工厂已有采集点196个,安装采集设备413台,对14588个容器加装了电子身份标签,实现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控制,从原材料到成品追溯效率提升80%,半成品的周转率提升15%,生产浪费减少5%,库存减少20%,分拣提升10%……高品质而相对低成本的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食品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空间较大,目前,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305个项目中,食品工业相关项目仅有21个,占比相对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食品行业每年的规模增速超过10%,每年的净利润率超过30%,能够为智能化改造提供较为充沛的资金支持。

“周黑鸭的使命是做百年品牌。”周黑鸭首席执行官张宇晨介绍,2017年起,周黑鸭全面加强生产和供应链的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目前来看成效十分显著,这为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武汉市工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攻坚之年。武汉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周黑鸭颠覆了大家对传统食品行业的认识,“会娱乐更快乐”的周黑鸭是制造业信息化、与文创相关元素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代表,其多元化运营的整体思维值得武汉制造业企业借鉴。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企业应顺势而为抓住政策红利拥抱数字经济,量身定制符合自己的智能化改造计划,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走“新技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武汉造”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毕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