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发展史好多精彩故事,共享单车便利掀起热潮

武汉科技馆交通展厅(多彩多样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自行车问世后迅速成为当时欧洲人青睐的交通工具。19世纪一些欧洲人也构思出了一些理想的自行车图。

在自行车的发明阶段,有些人并没有把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设计成前后放置,而是把两个轮子做成了左右放置,这种自行车的外形有些类似轮椅。

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据统计,2011年,全行业自行车产量为8345万辆,较去年8159.8万辆增长2.3%;电动自行车生产量也达到3096万辆,与去年2954.4万辆相比增长4.8%;自行车整车出口额达29亿美元,零部件出口额达21亿美元,电动自行车出口额达2.6亿美元。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自行车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近年,更是掀起了共享单车热潮。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2018年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共享单车更受年轻男性欢迎。中国共享单车用户中男性占比54.2%,女性占比45.8%。用户年龄分布中,25岁-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使用频率中,每周使用3次-4次的用户最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