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越变越智能,武汉开发区: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聪明”的卡车可以自主识别交通信号灯,不用踩刹车,一路绿灯行驶到目的地,不仅节约时间提高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生产线经过信息化改造,实现自动扫描、自动识别,哪怕是一颗螺丝没有拧到位,系统都会主动报错,确保每一道工序准确无误……7月28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互联网行业商会多家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一大波正在照进现实的“黑科技”,展现了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作为武汉市工业经济主引擎、主支撑、主战场,武汉开发区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领域中独树一帜,聚集了东风设计院、大唐广电、武汉科器、武汉华励智行、湖北旭志等一大批互联网创新研发领域的知名企业。

一年前,由54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发起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互联网行业商会正式宣告成立。“从去年6月开始谋划,到2019年8月23日正式成立,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54家互联网创新企业一拍即合,大家都非常看好武汉开发区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互联网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良军说。

免费提供注册场地,两天办理营业执照

一大批互联网初创企业集聚武汉开发区

从武汉商学院毕业三年的刘子龙,之前一直从事互联网领域相关工作。在拥有项目、团队、技术等关键要素后,刘子龙与团队成员计划成立一家物联网技术公司,在得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互联网行业商会有免费提供注册场地等惠企政策后,团队很快与商会达成了注册意向,仅用两天就完成了工商营业执照办理。

有了互联网行业商会的支持,刘子龙现在信心十足,“目前公司正在加紧开拓市场,未来目标是把公司设计的团购电商模式做到全国甚至更大范围。”

“只要有意向在武汉开发区发展的初创企业,我们将免费提供注册场地、创业登记、创业辅导等服务,让初创企业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节约创业投入。”姚良军说,“凡有意在武汉开发区创业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想把公司注册地迁入区内的企业,特别是江汉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创业群体,均可提出申请,商会将尽力提供免费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互联网企业初步达成注册意向。

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看好武汉开发区

“中电云”“京东云”加速落户中国汽车湾

近年来,武汉开发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抢占数字经济“风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自动驾驶、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广受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关注,资金、技术、人才“三要素”加速涌入。

自武汉重启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多次到访武汉开发区,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7月8日,武汉开发区与中国电子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区内建设中国电子华中区域数字产业总部,落地中国电子华中研发中心、中国电子产业数字化研究院、数字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华中数字经济产业园、华中产业云等,将建立大数据中心,搭建中电云平台,致力打造完整的工业APP开发、部署、运行、运维等全生态平台,采用容器、微服务、云原生等前沿技术和理念,为企业解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问题提供全方位立体支撑,助力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智能制造。

物联网领域,武汉开发区也正在蓄力。“京东云”将在区内设立京东云配全国供应中心,依托京东集团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多方面的长期业务实践和技术积淀,为武汉开发区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全域旅游、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生态全方位赋能。

将联合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人才资源池,助力武汉开发区抢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

当前,武汉开发区正加快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以湾区标准对标发展路径,继7月1日赴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招商活动之后,即将赶赴上海再次举办专场招商活动,将聚焦“数、智、网、端”,重点导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智能网联项目。

背靠3500亿强大工业产值

武汉开发区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区互联网行业商会目前有71家会员单位,年产值约100亿元,不少会员单位产值几乎每年成倍增长,但相对于武汉开发区工业互联网3500亿元的‘大蛋糕’,显然还远远不足。”姚良军说。

他进一步解释,武汉开发区目前工业总产值高达3500亿元,按照国际惯例,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应该高于一二产业,或者至少应该持平。这也意味着,至少有3500亿元的“大蛋糕”等待人们去挖掘,这个市场足够大,才吸引了包括众多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和互联网初创公司纷至沓来。

业内专家表示,汽车工业中的整车制造,将率先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因车而兴的武汉开发区,每年要生产逾百万辆汽车,每一辆下线的车型都有近2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从生产、加工、装配、使用,未来都会像农产品一样做到可溯源,从原材料生产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化、网络化、动态化管理,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数字经济将成为武汉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上半场,工业互联网一定是下半场,武汉开发区数字经济大有可为。”姚良军信心满满地说。(邓志鹏 张敏)

武汉科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良军。

受疫情影响三个月未收款

今年营收仍将增长20%

“武汉科器主要从事工业软件开发,受今年疫情影响三个月收不了款,正常情况每个月回款300万元~500万元,而且每个月工资等硬支出至少需要五六十万元,我们一直坚持不减薪不裁员,主要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武汉科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良军说。

武汉重启之后,姚良军在武汉开发区科经局的协助下,积极向银行申请纾困资金。“600万元的贷款,其中500万元以上是信用贷,几乎没用抵押,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

事实证明,姚良军的判断是正确的,公司复工之后,相继接到整车厂信息化改造订单,今年营收有望再增长20%,达到7000万元规模。

据了解,武汉科器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主要从事工业信息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及工业软件开发,客户包含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商用车、东风乘用车、易捷特、神龙公司、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等。

“我们几乎是从零起步,做到现在的规模,主要背靠武汉开发区,如果没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支撑,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力量,武汉科器发展不起来。”姚良军回忆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连设备名都叫得不太标准,主要依靠‘日产标准’,跟着别人学。”

从2011年开始,随着自身技术实力的增强,武汉科器和外方共同参与制订标准,逐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2016年开始,武汉科器自主开发工业软件,产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作为整车厂配套的智能化一级供应商,武汉科器已经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本地企业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95%以上都能独立完成,工业互联网的前景非常广阔。”姚良军说。

湖北旭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亮。

三年翻三倍,产值突破3000万元

数字经济力量正在彰显

“公司2017年从江汉区搬到武汉开发区,因为这里离汽车企业更近,以前需要两个小时,现在客户一个电话,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到位。”湖北旭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亮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云计算行业发展太快,每两年就可能发生颠覆性改变,如果不能贴近客户,会迅速被行业所淘汰。”

熊亮200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企从事计算机工作,2009年辞职自主创业,由于技术出身,不懂经营管理,交了不少学费,2017年公司产值才刚刚接近1000万元。但自从搬迁至武汉开发区,公司迎来了爆发期,三年时间从1000万元迅速增长到30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湖北旭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云计算解决方案咨询及设计、云计算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安全平台、计费平台、管理平台设计与构建为一体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汽车企业和医疗单位提供数据冗灾系统。

“我们为东风有限搭建了武汉到广州市花都区的数据冗灾系统,武汉相当于主站点,花都是分站点,如果武汉发生自然或者社会灾害造成数据丢失,通过冗灾系统对花都数据的接管,保证核心应用系统可以重新获得所有数据。”熊亮说,“公司为湖北省谷城县医院搭建的冗灾系统,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评为示范项目。”

除了数据冗灾系统,湖北旭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办公云”“云桌面”系统,在疫情期间更是大放异彩,远程办公成了不少企业的首选,业务量在去年基础上直接翻了一番,需求量非常大。

“以前我们总要跟客户解释什么是‘办公云’,使用‘办公云’有什么意义,这次疫情之后,不少企业负责人主动提出合作,数字经济的力量正在彰显。”熊亮说。

华砺智行(武汉)有限公司创始人邱志军。

每年完成一轮融资,销售额年增长200%  

2019年已经实现赢利

“武汉开发区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有众多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企业,有路有网有车,是公司选择在这里扎根的最主要原因。”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邱志军说,“武汉有得天独厚的汽车、通信和GIS方面的人才,这些正是这个领域所需要的,而且运营成本也比较适中。”

邱志军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曾经担任加拿大国家级车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主任,2017年回国创办了华砺智行,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V2X车联网技术应用研发和交通智能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推出了多款V2X终端及软件产品,在国内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项目落地应用。

他认为,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单车智能,以环境感知技术为主,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感知外界环境,并将信息传递给汽车大脑做智能分析、决策,实现无人驾驶;另一种是V2X车路协同技术,是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车与网之间联网通讯,每辆车上有一个电子终端显示屏,当两辆车靠近时,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可在终端显示屏上显现,还可以自动选择最优行驶线路,缓解交通堵塞,实现“零交通事故”。

目前,华砺智行正在参与交通部、江苏、广东、上海等部及省市地方相关标准制订,比如红绿灯标准化、ETC的升级标准化和道路标志标识制定等等,也在山东青岛围绕着物流车辆开展辅助智能驾驶测试。“从武汉开发区培养的人才和技术正输送到全国。”邱志军说。

“公司在武汉开发区成立之后,发展非常迅猛,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已经扩充到80多人,公司保持每年融资一轮的节奏,已经连续完成多轮融资,销售额年增长达到200%,2019年更首次实现盈利,这对于一个互联网初创公司来说更加难能可贵。”(邓志鹏 张敏)

【编辑:毕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