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进行时】 八旬老人照料儿子五十余年,社工的陪伴让老人不孤单

【公益进行时】


撰文/孙霞 李玉春 董莎

作者系爱熙社工


复元(Recovery)是一个让患有精神残疾的康复者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正面自我形象及重建有意义生活的康复过程。我们这里的家属复元理念指的是促使家属保存完整的自我,让自己更好的与康复者相处,以便更好的照顾康复者。


康复者家属是在黑暗中孤独行走的人,他们不仅需要照料康复者,还需要担起家庭责任和顶住社会压力和歧视。他们独自承担所有压力和伤痛,有的几年,有的几十年,有的七尺男儿当众痛哭,有的内心麻木,表面冷漠,希望社工服务的动力和温暖能持续支持到每位康复者家属。

社工主动关心老人生活

2016年11月,爱熙社工进驻洪山区狮子山街道,发起了“残障人士互助自助社区康复(心理)支持平台建设”社工服务项目,在省农科院社区开始试点运营,针对康复者进行定期探访服务、情感支持、心灵慰藉等服务,旨在巩固康复者及其家庭支持系统,组建康复者自助互助平台。也正是这个项目的推行,让社工走进了周婆婆及其智力障碍的儿子小风的生活。

婆婆扭伤卧床 社工探访

周婆婆省农科院退休干部,今年八十三岁,华农毕业,1961年到省农科院参加工作,患有心脏病、早搏、腰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疾病,生活基本能自理,老伴于三年前去世。周婆婆有两个孩子,大闺女定居美国,现跟小儿子(小风)相依为命。小风今年50多岁,在其约2岁的时候,由于反复发高烧,导致脑脊髓压迫神经而出现智力障碍(智障二级),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只能简单自理,不能独自外出,周婆婆对儿子不离不弃照料就是50余年。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保姆照顾,经济来源于婆婆的退休金,由于婆婆年纪大了和小风的行动不便,所以他们平时只能整日地待在家中,社交圈子狭窄。


去年的12月份,爱熙社工开展入户探访服务,开始与周婆婆及其儿子初步建立关系。接着,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社工开启了“移动影楼”康复者家庭全家福系列服务,链接专业摄影师资源到周婆婆家给她拍摄全家福。新春之际,社工组织社区康复者及其家属开展团年“全家福”分享会活动,为周婆婆及其他康复者家属们构建家庭支持联盟。


约半个月一次的入户探访和不定期的电话慰问是社工与周婆婆自然达成的约定,社工跟周婆婆和小风逐渐熟悉,小风也非常期待社工的出现。春节前,周婆婆因为叠六斤重的被子,不小心导致腰部粉碎性骨折。社工知道后,去到周婆婆家中,进行陪伴和问候,还再三嘱咐婆婆后期更要注意安全,做不动活不要硬撑,可以给社工打电话。这次骨折,使得周婆婆在床上躺了好长一段时间,过年的时候也只能在自己家里走走,慢慢好转后,社工扶着周婆婆、带着小风下楼晒晒太阳,周婆婆向社工讲述自己当年在农科院的工作,激起了当年往事的畅谈。这一次户外陪伴,周婆婆和小风都很开心。


周婆婆期待社工可以常去家里坐坐,小风看到家里来人了,心情会很好,也就不会吵闹了。社工陪周婆婆聊天,帮助婆婆缓解孤寂、焦躁等心理压力,同时提供一些日常服务。如陪伴看病、代买药品、电子产品知识学习、处理陌生电话防骗事件等其他日常困难。同时,社工还加强社区与老人及小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其搭建起了更好的生活服务平台。有一次,周婆婆在使用平板电脑的途中不小心调成了飞行模式,致使无法上网,几番周折求助了保姆、邻居等都没有人懂电子产品,婆婆急忙的给社工打电话寻求帮助。社工一接到电话即刻赶到了周婆婆家,解决她的问题,并且教会她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还教她怎么用平板视频聊天,并陪她聊了聊家常。周婆婆很满意,并不停的赞赏社工。

 

小风表面身体状况还算比较好,只是情绪不稳定,尤其晚上经常会发病、吵闹。婆婆自己年纪大了,体力不行,由于婆婆腰椎盘突出和上次的骨折,体力活能力明显下降,走路不是很方便。他们每天24小时都离不开有人照料和陪伴。五月底端午节放假期间,保姆家里有事要回家,一个月后,保姆拿到工资趁着婆婆午睡不辞而别,婆婆给社工打了电话。保姆一时之间找不到,社工给予陪伴和照料的同时,还从周婆婆身边的亲朋好友、邻居、单位、社区等开始整合资源,三次处理夜间陪护,链接家政公司,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处理了更换保姆事件。经过这次事件后,社工陪伴周婆婆开始他们的生活规划,养老院、福利院、老干部疗养院等一一进行考核和情况排查,千篇一律院舍化的生活模式和家属需要时常探访的要求使得规划陷入两难。随之,小风三年未犯的遗传性痛风犯了,已经打了三天针了,整个脚都肿了。社工探访时,到小风跟前问他脚还痛不痛,小风痛的都不知道说,才注意到他坐在那里抹眼泪,旁边的保姆告诉社工说“他那是痛风痛得哭”。当时看着很心酸,社工的眼泪都出来了。生活中一次的考验,锻炼出了周婆婆和小风坚强的性格。


社工的付出获得了周婆婆多次不停的感谢,这也让社工很是欣慰,越发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更加坚定了把这个项目持续进行下去的信心。像周婆婆和小风这样的情况,在社区里有40多户。由于服务对象为特殊群体,活动开展困难重重,活动宣传要挨家挨户,活动设计要考虑每个参与者的身体、心理情况,活动开展时也要照顾到每一位参与的身心健康。虽然项目开展难度大,但看到社区康复者们能走出家门参与活动,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生活,爱熙社工都十分欣慰,也表示将继续坚持致力于帮助康复者及其家属建立自助互助平台,共同协助康复者走出困境,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关怀和爱。


有社工在,不会让您们再孤单!


附来自周婆婆女儿的感谢信

尊敬的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领导,

 

我叫唐薇。长期在美国生活。家里有我80多岁的母亲和残疾弟弟。自从贵服务中心在省农科院社区驻点社工服务站后,我的母亲和弟弟长期得到社区的李玉春和董莎等同志的热心照顾和帮助。

 

前段时间,由于保姆因自家问题突然离开,后面的保姆没有接上。在此期间她俩经常登门拜访,问寒问暖,为我母亲和弟弟排忧解难。因为怕我母亲心脏病发作,董莎还坚持晚上在家里陪伴。解决了我们很大的后顾之忧,让我们非常感激。

 

仅此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弟弟,向贵中心和她们本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她们继续留在省农科院社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