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次揭秘华中科大引力中心 罗俊院士35年只做好一件事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1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在《我奋斗我幸福》栏目中播出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为代表的团队扎根喻家山,在位于山底下的一座防空洞里,为“引力波”的研究奋斗35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中巨大的天体运动会让时空发生扭曲并像波浪一样传播,这就是引力波。未来,把这样一套装置放在宇宙空间里,就能测量出时空变化。这就是中科院院士罗俊教授提出的“天琴”计划。

何为“天琴”计划?罗俊介绍,在10万公里高的轨道上放三颗卫星,中间用激光联系起来。引力波过来,这边空间会拉伸,这边空间会收缩,这个拉伸距离就只有皮米级的(一个原子的大小)。我们就用距离的变化测出来。立体看像我们一个竖琴,引力波是拨动琴弦的上帝之手,所以我们取名字叫“天琴”。

央视截图

2016年,位于美国的LIGO项目团队宣布发现引力波的存在,为人类观察宇宙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而事实上,中国人为了聆听这种宇宙中最神秘的琴声,已经准备了30多年。1983年,罗俊就来到这座防空洞里进行引力的研究实验。

罗俊说,之所以选择山洞,因为受外界干扰比较小,震动比较小,温度比较恒定的地方,就是做引力试验合适的地方。

当时,罗俊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精确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这个常数人类算了200多年,上百种试验方法,每次精度提升都是测量方法的革命。因为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实验装置必须做得极为精确,否则设备的误差就会把引力信号掩盖掉。严苛的要求,让引力测量一个试验仅准备就要几年,当时罗俊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年轻的罗俊脸上甚至出现了半边脸的白癜风,头发斑秃。“大概每个月都要感冒发烧一次。最早的时候有十多个人,到后来陆陆续续地离开,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罗俊说,留下来的都是他优秀的学生,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涂良成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罗俊发表了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测试结果,是当时全球测量精度最高的几个结果之一,震惊了世界。国外专家甚至把这座位于中国的防空洞誉为“世界引力的中心”。盛誉之下,更让罗俊欣慰的是,这个曾经寂静的防空洞又热闹了起来。

今年62岁的罗俊说:“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全世界最好的结果,我已经很开心了。”

【编辑:刘派】

(作者:杨佳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