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住得简陋,有人拜访躲屋里不出声,新华社稿件追记杨汉军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3日讯 2日,新华社播发文章:《以“拼搏赶超”为笔 书写“忠诚干净担当”——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文章选取杨汉军同志的三句话作小标题,掷地有声,读着读着,让人忍不住流泪。

杨汉军生前的办公桌


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该我这个老婆子替他去的啊!”得知杨汉军因公牺牲的消息,家住武汉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的87岁孤寡老人郭桂荣在家里抹眼泪。

毛冲村是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联系点,郭桂荣老人是杨汉军的包保户。

“一进门,他就拉着我的手,问我身体好吗?”郭桂荣老人至今还记得杨汉军第一次进她家时的情景。那是2016年的冬天,一进门他就像自家儿子一样,弯下身子看看灶台、揭开锅盖,然后摸床上的棉絮厚不厚。土坯房四面漏风,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在被子里睡半天睡不起热气,这些,杨汉军都记在心上。

5个月后,郭桂荣老人搬进新居,杨汉军又来看望她了。临走,杨汉军动情地和老人说:“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

杨汉军常说:“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

现在,郭桂荣再听不到“儿子”嘘寒问暖的话语,在“儿子”关心下盖起来的新平房,也盼不到他再上门看上一眼!

2016年3月,杨汉军(前排左一)到社区调研资料照片


要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武汉市水果湖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爬上昏暗的楼梯间,二楼就是杨汉军的家。墙上水渍的痕迹,门下面开裂的白漆,能看出年头的蓝色布艺沙发,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正厅级干部的家。

“大家都不知道杨部长家住哪里,牺牲后去他家吊唁,看到那个样子,真是太震惊了。”这几乎是所有认识杨汉军的人不约而同说的话。

在到武汉任职前,杨汉军曾担任过省委组织部的秘书长,期间管过分房子。“只要他有一点私心,不可能还住在这里。”同事说。

组织部长位高权重,经常有人打听他的爱好。在一次大会上,杨汉军说:“如果一定要问我喜欢什么,那就是喜欢干事的人。”

有人到办公室,临走时递上两条烟,他当即拒绝,连人带烟送出去。推不掉,就请工作人员代为上交。同事休假外出,带回一盒家乡的茶叶,他不收,还不忘补上一句,“不是针对你一个人,规矩不能破了。”

送别杨汉军时,武汉市委组织部里的许多年轻人回忆起他和大家的最后一次集体谈心。那次谈心,他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做官、做事和做人的关系——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每逢过年过节,杨汉军家总是锁着门。有人打听到住处后来“拜访”,家里人就躲在屋里,不敢出声。杨汉军曾说,这样虽然给家里带来一点不便,但可省去当面回绝的尴尬。

不收人礼物,对别人却充满温情。武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的欧阳俊告诉记者,逢着过年,会收到杨汉军给他孩子的压岁钱。牺牲前不久,杨汉军从俄罗斯考察回来,还给他孩子买了俄罗斯套娃。

“别人是给领导送礼物,我是收领导礼物。这样正派的领导,上哪儿找啊。”欧阳俊说完,沉默了。

杨汉军的母亲去世后葬在老家湖北仙桃。每年清明,不管多忙,他一定会回去上坟。他不和地方打招呼,地方的官员只知道他回来了,但从未见过他本人。

杨家的祖坟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逢着雨天,道路泥泞难走。地方上想修一下这段路,被他婉言谢绝。

“我讨厌一切虚伪和狡猾的东西,因此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作风正派的人。”在他大学毕业材料的“自我鉴定”一栏,杨汉军写道。他用一生践行了诺言。

2017年7月1日,杨汉军与同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墨守成规、四平八稳,日子虽然过得轻松,但党的事业难以发展,就是不负责任。

“组织部收到的举报信变少了,自荐信变多了。”武汉市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处长李保旗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时说。

变化的原因,要从一项特殊的人才政策说起。

2016年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方案获批,急需一批干事创业的干部。为此,杨汉军带头谋划,提出“狮子型”干部的调研选拔方案:副处以上干部,不唯年龄、学历、年限,只要敢闯敢拼,想干事、能干事,就有被推选的机会。特别优秀的,副处直接提副局。

一时间,干部纷纷写信自荐,连过去不想干事的人都想当“狮子”。

杨汉军组织17个调研组,走访了137家单位,谈话4000多人次。调研组出发前,他特别交待,每一位被推荐的候选人,都要用3件工作实例“画像”。

有位正处级干部有冲劲有闯劲,但年龄偏大,调研组提出,这样的干部能不能用?杨汉军坚持提议,将他安排到重要实职岗位。

有名干部,因工作失误受过处分,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工作。杨汉军建议,这名干部要大胆用。

最终,309名“狮子型”干部进入储备库,截至目前,近150人已被安排到重要岗位。这些干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

杨汉军常说:“墨守成规、四平八稳,日子虽然过得轻松,但党的事业难以发展,就是不负责任。”在同事眼里,杨汉军也是个“狮子型”干部,是个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闯将”。

2017年,武汉成立招才局,整合人才工作职能,杨汉军兼任局长。去哪找人才,用什么吸引人才?

杨汉军把突破口放在武汉校友这个群体上。

“怎么是您?”凌晨一点,武大校友、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乘坐的航班到了武汉,走下飞机,发现接机的是杨汉军。

组织部长半夜接机的消息传开,百姓引为美谈,企业家知道了武汉的招才诚意。此后,雷军几次赴汉。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仅用5天。

人才来了,资金随之而来。去年,武汉校友招商签约1.3万亿元,为全市招商引资总额贡献半数。

有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城市发展才有后劲。武汉在校大学生近120万人,怎么留住他们,杨汉军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他比较了武汉和北上广深,发现武汉的优势是房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不算太高。所以他提出人才公寓政策,让毕业留汉的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拎包入住。

杨汉军常说,政策不落实,还不如没有这个政策,那会损伤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他不搞形式主义,要实地看看政策执行得怎么样。

毕业季的一天,杨汉军来到申请人才公寓的窗口,和两个大学生说,我扮成你们的家长,在旁边看看办起来麻烦不麻烦。

第一个同学没办成,告诉杨汉军他有个证件忘带了,杨汉军还不太信。第二个同学顺利地申请到了,杨汉军这才放心。

听说有个同学入住的公寓很远,杨汉军就问负责这项工作的干部,你自己愿意住那么远吗,自己都不愿意去,怎么指望大学生去?

2017年,留在武汉工作的大学生首次突破30万人,是2016年的两倍,为城市带来了活力。

【编辑:朱艳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