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水赋予武汉城市灵气,孕育了城市生机。武汉碧水集团作为全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主体单位,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助力武汉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既是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体现国有企业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也是立足主责主业,彰显碧水集团发展特色的应有之义。
立足水资源保护治理主战场。碧水集团成立以来,以“四水共治”项目为重点,打响水体提质攻坚战,高质量推进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连通”、“两江四岸”景观及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青山江滩项目获全球气候联盟“城市的未来”大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殊荣。在赢得荣誉的同时,也积累了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武青堤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
坚定系统治理思路。近两年来,碧水集团先后开工建设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项目,其中南湖水环境治理、东湖水环境治理、黄孝河—机场河以及巡司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既是省市重点工程,也是市民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目前,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部分项目治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
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
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
坚持新发展理念。碧水集团着眼标本兼治,强化流域治理,统筹抓好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保护,加快推进“三湖三河”流域治理项目,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碧水方案。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碧水集团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
今后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碧水集团党委研究确定了“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聚焦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聚合、涉水信息化平台等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市场、寻找市场、营造市场,积极开拓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加快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去年主题教育期间,集团党委通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明确了所属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为企业转型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集团盘活存量资源,成立了产业运营公司;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成立了紫光碧水公司;延伸水环境治理产业链条,先后成立了千湖公司和楚耀公司,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势动能。
三是释放改革红利。坚持把改革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去年以来,集团统筹推进企业转型改革、公司化制度改革、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务金融体系改革、绩效考核体系改革、安全管理体系改革等7个方面的改革,先后制定出台各类管理制度30多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依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逐步成为企业文化,职工收入增长10%以上,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敢担当、重落实、善作为的干事氛围日益浓厚,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业为主,多元支撑” 争当市属企业转型发展排头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碧水集团转型发展实质性的起步之年。在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集团公司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的发展战略和“建管分开,产业分离”的发展思路,在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城建攻坚、产业拓展、财务融资、安全生产、内控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碧水集团作为全市水资源保护利用及水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是“三湖三河”流域治理的实施单位,主要负责全市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河道堤防、水务基础设施、生态林业等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运营和维护改造。自成立以来主要承担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连通”、“两江四岸”景观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全国试点的青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等一大批有影响力、有带动功能的重点工程项目。
2019年度城建投资超额完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城建重点工程高质量完工,“三湖三河”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军运沙排赛事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企业知名度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燎原之势正在形成;项目管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平稳可控;依法治企深入实施,内控水平稳步提升;职工收入大幅增长,群团组织逐步完善;作风整顿不断深化,干事环境正在好转;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坚定转型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大局,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目前,碧水集团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建攻坚、改革任务十分繁重。集团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在融入大局中抢抓机遇。“修复长江生态已被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我们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战汛高科技 海绵监测平台、“抗洪神器”、无人机齐上阵
7月6日起,武汉市启动防汛二级响应、一级战备。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拼的不仅是人员物资投入与应急响应速度,还有科技支撑能力。在连日来的防汛战汛中,武汉碧水集团防汛抢险第二分队引进并使用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助力防洪抢险演练,所属防洪院公司专利产品——拼装式铝合金防洪墙对战高水位,阻水成效显著。
“抗洪神器”——拼装式防洪墙 (流通巷闸口)。
该拼装式防洪墙由武汉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牵头自主研发,被称为国产“抗洪神器”。立柱为不锈钢材质,挡板为特殊材质的铝合金,强度较大,能够抵御洪水长时间浸泡和高强度的受水压力。且安装简便、环保美观,一个6米宽4米高的闸口,如果使用闸板条封堵需要20人,另外配合挖机、吊车等设备,工作两到三天才可完成。而使用拼装式防洪墙,仅需6人,4小时即可拼装完成,无需任何大型设备。
防汛期间,碧水集团下属海绵公司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监测水系、管网排口、泵站、易涝点、典型项目及海绵设施等点位的雨量和渍水情况,动态掌握各点位汛情。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还接入武汉市气象台的气象数据、武汉市水务局水位监测数据等,实时数据共享,为碧水集团第二分队监测长江水位、天气雨情以及预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防汛抢险第一分队“尖刀队”正在演练。
海绵公司还启用无人机侦察和无人船协调作战,助力第二分队勘察汛情。一方面,与指挥部“作战”系统紧密结合,对演练路线和周边可能出现的险情等进行网格化监测、预警和分析,合理规划出行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激流险滩等危险地带进行探测,对各类防汛信息进行实时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将突击队员从涉水、涉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确保突击队员自身安全。
据统计,两江四岸共有27座通道闸口采用拼装式铝合金防洪墙封堵,包括滨江苑、龙王庙、月亮湾等。
战疫总动员 驰援医院、保卫社区、污水消杀全线出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碧水集团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责任担当,积极做好黄孝河、机场河、巡司河应急处理设施保运转工作,安排255名企业职工下沉社区帮助防控,主动为相关医疗机构捐赠物资。
紧急驰援医疗抗疫战线
2月3日、5日,碧水集团先后召集两批次、共计44名电工组成党员突击队,紧急奔赴火神山支援医院建设。2月7日,集团又召集 45名水电工组成党员突击队,参加盘龙城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建设。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到火神山医院,电工组就投入到火热的战斗中,承担起了院区电源开关、通风机等设备设施的线路安装工作,大家分组分类协同作战,在空间狭小、灰尘扑扑的作业面内,手持电筒,弯腰弓背长时间逐一完成各类线路安装、检查、调试工作。在盘龙城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面对工期短、任务重、协调难的局面,来自所属水投公司的水电工组与时间赛跑,白加黑不间断施工,至2月11日中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了4栋大楼临时电缆和配电箱安装,3栋大楼临时电缆抢修、临时照明安装、室内照明安装,2栋大楼内外电维修、外围大灯和楼梯照明安装,包括120间房的照明布设。
碧水集团所属海绵公司党委紧急支援青山区“北湖名居应急隔离点”的建设工作,他们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帮助解决了隔离点3栋建筑的电梯维保工作,配合完成了800套生活、隔离设施设备的安装工作,累计增加隔离床位1000个。
此外,集团党委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多方筹措物资,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市中医医院累计捐赠了价值36.7万元的医疗物资。
切实扎牢涉水主业防线
疫情期间,为保障全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转,碧水集团要求运营的各排水项目必须确保24小时人员在岗值守,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落实好每日消杀。在晒湖闸分散处理设施,所属水投公司加强对源头防疫应急管理,共组织50多人次,每天组织对分散设施污水进行消杀,并对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等场所进行消毒,做到项目现场消杀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在黄孝河、机场河分散处理工程现场,海绵公司20余名志愿者及项目工作者一直坚守一线岗位,落实工程运转保障工作。截至3月12日,碧水集团各项目累计投放消毒剂约260吨,完成处理水量近660万吨,确保让居民放心,让城市安心。
所属康居物业公司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红色物业”精神,在各小区实行网格化、楼栋化管理,强化宣传防疫须知、落实小区全面消杀、严格管控出入、提升服务标准,为服务的4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7000余户居民营造了安全、放心、卫生、便捷的居住环境,3月23日,康居物业公司服务的3小区项目全部获评无疫情小区。
坚决打好“社区保卫战”
2月初,碧水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部署,组织两批次251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全市一线社区,全力参与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
碧水集团下沉党员干部职工把社区当成战场,充分发挥碧水人特别敢战斗、特别能战斗、特别善战斗的精神,参与组建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和群众工作队,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风,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当好了社区疫情防控“守门员、消杀员、服务员”。截至3月21日,下沉党员干部职工累计完成体温检测60000余人次,上门、电话查访宣传10700户次,发放、张贴告市民一封信、防疫令、宣传单等3000余张,劝阻无特殊情况出入7000余人次,为困难居民上门送物资、圈存煤气、买药、送快递等近4700余次,消杀近万个单元楼,分发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5200余人。
集团党委多次赶赴社区检查督导帮扶工作,为下沉帮扶的江岸区金桥社区、青山区清源社区等8个社区,包保的江汉区民族街大董社区、涂家社区等 5个社区送去了价值近20万元的防疫、生活物资,极大缓解了社区防疫物资不足的困难。4月初,碧水集团参与帮扶的社区、小区已全线列入无疫情社区、小区。
撰文:肖翩 李峰 袁柯宇
供图:武汉碧水集团
【编辑:谢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