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业而亲近珞珈

胡述武 (武汉新正源环保节能科技公司)

我年少时家住广埠屯,这地方在武汉很有名,打个比方就似北京的中关村。当年的广埠屯是块“洼地”,周围全都需要“仰视”:远一点的有武汉体育学院 ;马路那边是海军的一个研究机构,我们叫它“海校”,现在的722研究所 ;海校的旁边是桂子山上的华师 ;华师对门是武测、电专和商校,也就是如今的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我要说依珞珈山,傍东湖水,一点不虛。

看电影习惯抱着小板凳跑遍这些学校的操场,夏天玩水喜欢去体院和八一游泳池,买纪念邮票熟悉了海校门口的小邮政所,帮家里买煤买米只能去划片武测的煤店粮店。 母亲拿到工资都要给我5块钱买书,我常去珞珈山的书店。少先队过队日或春游去的也是珞珈山、东湖边。小学班主任谢老师有一阵请病假,我们结伴探望,提了一袋苹果,在珞珈山武大教工宿舍区找到老师的家,她看见我们特别高兴,给我们糖吃,还抱出一个小毛毛让我们看,“原来老师没病呀!”“老师生毛毛啦!”……小屋里充满了欢叫。

周围的环境丰富了我的少年生活,给我目标,助我自信,促我成长。我和家里人经常穿过武测大门,在珞珈山往来,母亲曾多次指着那美丽的校舍对我说:以后你就要在这里读书!我听进去了,成为认真读书的好孩子,考取了华师一附中。这所中学如今在全国数一数二,当年就是湖北省的窗口学校,实 行统一入学考试。从那年起,我毕业的小学才有了考上华师一 附中的记录。当时的校址在武昌大东门千家街,从广埠屯坐公 汽有四五站路,我选择了住读,离珞珈山远了一些,但心里的 目标显然是近了。

可惜停课闹革命了,我又回家住。广埠屯周围的学校广播 没日没夜地狂喊乱叫,高音喇叭一响,幼稚的心就亢奋。当时 武测的大字报栏从足球场边一直延伸到后门,与珞珈山上的大 字报几近相接,原来的宣传橱窗都贴满了大字报,为张贴大字报而备的绳子和芦席一直牵到山麓的教工宿舍区。我曾起早贪黑泡在那里面,抄写激动人心的消息和词句,收集随风拋散的传单和小报。虽说是批判式的,扫荡式的,却让我初悟出人文之灵,知道了诸如周鲠生、李达、珞珈哈佛三剑客……这并没有撕裂我的意识,我照样跟在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屁股后面,横渡东湖和长江……

真是生不逢时啊。下农村、进工厂、坐机关……我心里记着母亲的话,总想着与珞珈山接近,反而渐行渐远,或是擦肩而过。记得恢复高考那年,“众人拥挤珞珈道”,自然是想借此改变命运。我也身在其中,不过陷入了两难:我属于“老三届”里最小的一届,虽然称作初中毕业,但仅读了初一课程,下乡进厂又荒废了好几年,特别是数学。当年我已走上了另一条路,自信通过努力可以收获成功。但是看到周围的年轻人都在复习数理化,女友也在不断催促,又让我举棋不定。最后我还是参加了考试,但有意将学校报得高高的,三个志愿中有两个填的是武汉大学,而且在是否服从分配栏中打了一个斜杠。仓促应战,自然是受挫。特别是我原来的知青四人组,有三个人考上(华工、武师和中医学院),只有我一人出局,心里好长时间堵得慌……

以后几年的高考,我都借口回避了。后来干部“四化”成了使用标准,我才为文凭选择了一所开放型大学。大约是1985年,武大开办了作家班,友人劝我试试。可当时我已经获取的岗位起点不低,半途而废缺乏勇气……因为这些不适和杂念,我又一次与珞珈山失缘。

只有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大概是1998年,相约在珞珈山,我们同学中有好几个是珞珈子弟,总有少不了的眷恋。老斋舍、大操场、宋卿体育馆……又一次走过看过,不知为什么我却打不起精神,转了老半天,身心还是无处安放:难道我于珞珈山,就像路人游者,只是路过,只能游过吗?

待到 2000 年的时候,我因潮而动,随心所欲,似乎丢掉了工作。其实这样说不准确,由于政府机构改革,经济部门缩编,我是选择了提前退休,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有一年临近春节,机关的朋友拉我到武大桂园聚餐,说是联谊。当然东道主是学校,机关朋友是贵客,我是跟着蹭饭的。标准的接待检查的架势,管理人员列队欢迎,一行人还煞有介事地参观了前厅后厨,一切都那么有模有样,有礼又得体。我无意中在后厨外面转了转,空气中的某种味道向我传递信息,我说 :“好重的油烟。”有人附和:“没有上设备吧。”“怎么会……”“都是这样,直排。”“那不有污染吗?”……我的话可能有些冒失,弄得东家悄然旁问我的来历,朋友只得用“都是朋友”扯开去。那时候我已经办起了环保科技公司,对于环保的话题自然多一些。而在我的意识中,琉璃瓦上的油濞涕,葱茏林里的混浊烟气,山涧路上漫溢的地沟油水,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这里被称之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呀!后来我打听到,由于历史原因,学校食堂都缺少油烟油水治理的硬件设施。我算了一下,仅珞珈山上就有20多个食堂,开学季每天约6万人次进餐,还不算日常数以千计的游人散客……我因此而心动,知道应该为珞珈山做点什么,也能够为珞珈山做点什么了。我虽年届五十,从机关出来,自主创业,体形看上去有点官样,但行事一直保持低调。我去上门宣传,学校后勤部门都挨家挨户跑过。

推门进去,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对方打量了我一下,可能误认为来了领导,起身笑脸相迎。当他听我说明来意后,脸上的笑意顿时收起,不耐烦地说,我现在很忙,回头再说吧。我说我把资料留下来吧。他摆摆手让我离开。我带上门,但不死心,就在走廊的椅子上一坐,等等看。快到中午下班时间,那位处长开门就看到了我,不情愿也避不开说,你怎么还没走?我说在等你有空呢。他说那你把资料放到办公室吧。再没有第二句话。

资料送出去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我知道机会只给予有准备的人,对于珞珈山来说,恐怕更是如此。我把无当有,针对着玷污珞珈山的油烟污水,潜心准备技术方案……当然关注此山环保治理的远非我一个,政府和学校已列上议事日程,多家公司在各显神通。我只是想,许多事情,需要努力。我努力了,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其实我的运气不坏。投标时的5年售后承诺,是我拿下油烟、油水净化项目的出奇之招,这意味着服务珞珈山起码在5年以上。对于我这般年龄的人来说,还有几个5年呀!当我穿过四柱八方上覆琉璃瓦的学校牌楼,行于自强路口的那块磐石般的建筑时,生出许多感慨 :我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山门能说是如愿吗?如果若干年前我从这里毕业走出去,是不是会比现在优秀一点呢?只是人生没有如果。岁月的磨砺,让我从受教者、实践者转换成创业者。现在珞珈山对于我来说,是商机也是还愿,还我母亲的一句嘱托,还我自己的一个心愿。我未能在珞珈山求学深造,却能为这山上的读书人净化环境,不同样是缘分吗?

依山临湖,风景绝佳,身在其中即使出力淌汗,心情也会蛮好的。但也因山坡陡径、地势不规范而事倍功半,我们认为是本分职责,不去计较,如果校方多提什么要求,也无怨言,只是把头轻点一下,作为回答。施工人员的中晚餐都在学生食堂解决,做到哪吃到哪,跟学生们一样交费刷卡、排队取餐,品尝了珞珈山上多个食堂的风味,也算是沾了学子们的光。我在宽畅、洁净,飘散着饭菜香味的食堂大厅里也吃了多餐。

去年和今年的盛夏八月,我基本上是在校园里度过。这个 时段,我不轻松,甚至有些焦虑,为自己施工队的不尽意处, 也为山里都会有的雾障烟屏……但总的来说心里是踏实的,心 窗是敞亮的。为了赶在开学前完工,有时深夜仍在桂园路、樱花路、自强路……来回穿行,听见了鸟啼和溪唱,看到了麂子、野兔和那些被遗弃旳小宠物的快闪,也感受到湖边飘来清新的水气,每一片叶子都在呼吸……我工作了近50年,转换了若干身份,斩获之业绩也不少,能在珞珈山上行走,才是我觉得有满足感的时候。

我想让更多的人都知晓 :这珞珈山水,值得亲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