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担起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重大责任。相比于关闭城市的对外通道,更艰巨的挑战,是如何在城市内部防止疫情扩散。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推出六集大型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三集《坚强防线》今日播出,社区与居民共同携手,构筑起了一道道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听闻居民暖心话语 他落泪感谢
2月18日一大早,在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办公室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
多闻社区书记 田霖:她要把这个围挡拆了,出去,就是我们不让她拆,就骂我的工作人员。
2月11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2号通告宣布:即日起,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当时的要求是,每户居民三天可外出一人采购生活物资一次。
三天之后,社区管控升级,除就医以及防疫情、保运行等岗位人员外,其他居民一律不得外出。
多闻社区书记田霖接到指令后,用这种黄色的围栏把整个社区围了起来。
2月21日,多闻社区再接到新指令,大小商超一律不准针对个人零售。这意味着全社区近五千人的日常所需,完全要通过社区代购和团购的方式进行。
居民的需求千差万别。田书记想了个办法,他在社区办公室开了个小超市,批发一些常用商品,再以原价卖给有需求的居民。
小超市开张后,在社区工作人员外出采购时,闻讯来购物的居民逐渐变多。大约十几分钟时间,队伍就排出很长。
社区居民:你们封闭路可以,要保证我们所有的物资到达。我今天才下楼。现在我下来就是这一个场面,你们看,蔬菜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
田书记称,心情他很理解,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付出。
社区居民:他做得不错,我们田书记,真的。你看把我们安排那么好,不叫我们出门。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干部,尤其是田霖。他们真的好辛苦,他是我们社区的主心骨,什么都找他,什么事情解决没吃没喝的都找他们,他们天天从过年年前到现在,都是在为我们社区的居民在工作,我们真的很感恩,很感谢,真的非常感谢你,这么辛苦,真的不容易,谢谢你们。我们什么困难都要找你们。什么吃的喝的,没有用的都要找你们。谢谢你,谢谢。
不论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群众的一句暖心话,就能让他们落泪。多少委屈、多少压力,都随着一句“谢谢”随风而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武汉市民杨宁刚参加工作不久,因为疫情无法返回工作岗位,一直待在家里,于是便申请做了社区志愿者。
武汉市民 杨宁:这次做社区志愿者,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党员干部也挺不容易的。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有一些人有情绪上的发泄。包括我们志愿者也会承担这一部分的压力,经历过这个就学会了相互理解。
杨宁的父亲杨红斌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一段做志愿者的经历,让孩子懂事了不少。他,满是欣慰。
杨宁的父亲 杨红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里头好了,国家肯定会好。在政府、在党的领导下 ,(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坚信我们国家经过这个疫情,会更加强大。
社区防控 既有土方法也有黑科技
在疫情期间,武汉市区两级共4.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7个中心城区968个社区,就地就近协助社区防控。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和社区干部,成了群众身边的主心骨。
武汉市郑家咀社区是一个城中村,与普通的居民小区不同,这个社区面积大,居民房屋多,分布也不规则,给大排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下沉干部中有14名来自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郑家咀社区开发了一套疫情防控作战图。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彭清山:很直观地反映,我们要排查的四类人员,他处于什么地方,就是相当于,把靶标定出来,然后让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放矢,去做这个方面的工作。
疫情防控,从南到北,大喇叭声处处响起,以最接地气、最通民心的方式,传递信息、遏制谣言、提振信心。
黑龙江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万龙中心村村委会副主任 任清荣:现在啊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
疫情防控,让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
生活琐事,都成了抗疫大事
身边小区,都成了抗疫战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金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