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导医”张勤,聋哑患者最称职的“翻译官”

武汉市第一医院张勤手语导医义工队队长张勤为聋哑患者“手语导贴”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7日讯 他是一个健全的帅小伙,却不辞辛苦地自学手语;他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却不厌其烦坚持为聋哑患者导医;他接受陌生患病老人的“托孤”请求,帮其照料无法独立生存的聋哑儿子。

他就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张勤手语导医义工队的队长张勤。4月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张勤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

最懂聋哑人士的医生

张勤很忙,忙到不知道自己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这件事。此前的一周内,他除了做好医院介入放射科的本职工作外,还为4名聋哑患者做了导医服务,参加了3场志愿者手语培训活动,周末还带着一个“结对帮扶”的聋哑人参加社交活动。

在武汉的聋哑人士朋友圈中,张勤是最懂他们的医生,是最称职的“翻译官”,是最完美的“代言人”。

张勤第一次接触手语,是在江汉大学读书时学习的手语舞,“当时觉得蛮有意思,就开始自学起来。”2010年10月,张勤入职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不久,一对聋哑人夫妇在科室门口焦急徘徊,张勤试着打手势与他们交流,带着两人登记、检查。不久,这对患者的一封感谢信,让同事们得知了张勤的手语特长。

后来但凡遇到聋哑病人,同事们就请张勤前来担当翻译,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医院里兼职的“全天候手语导医”。来医院看病的聋哑人越来越多,“手语导医张勤”的名号在聋哑朋友圈迅速传播开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守候着聋哑患者的短信预约。

跟聋哑人士接触多了,张勤发现手语也有很多“方言”,他打比方说,中国标准的手语好比普通话,而武汉40岁以上的聋哑人用的手语则相当于“武汉话”。为了当好聋哑患者导医,张勤坚持每星期到汉口江滩手语角与聋哑人交流,偷学“武汉手语”。

现实版“海洋天堂”

去年3月份,张勤接到一个特殊请求,硚口区一名70多岁的老婆婆因患重大疾病,担心相依为命的聋哑儿子在自己过世后无法独立生活,于是想请张勤帮她引导儿子融入社会。

这位婆婆的儿子文刚(化名)今年47岁,本来因无法正常交流而显得有些自我封闭,数年前又因离婚精神上受到刺激,平时除了外出买菜,就是在家看电视或睡觉,让家里的老母亲放心不下。张勤答应了婆婆的请求,每周都上门教学手语,目前文刚对于手语已经很熟悉,而一旦与陌生人沟通时就不知所措,张勤为此经常带着他参加聋哑朋友圈的社交活动。

3月31日上午,张勤又帮文刚预约了古琴台附近的一场手语交流活动,“时间地点已经提前跟他确认,以我对他的了解,独自去参加活动应该没有问题。”张勤回忆说,他当天上午刚好要值班做手术,不料接到文刚母亲的电话,说文刚走丢了。

“老人很焦急,每2分钟打一次电话催我。”张勤说,他当时颇有些生气,同时又担心文刚出什么事,耐着性子做好手术后,立即前去寻人,开始找了几遍没看到人影,最后在医院旁边的公交站发现了文刚,“那一刻,我的怒气全消了,而且有点感动,说明他在最无助的时候,把我当作一个重要的依靠。”

文刚的母亲如今特别放心,她相信儿子在张勤的训导下,将很快能融入社会,实现独立生活。让她觉得很过意不去的是,这位倔强的年轻医生居然还“倒贴”资助她家,她有一次偷偷地在张勤的袋子里塞了一个红包,愣是被他还了回来。

如今,张勤将他自学的这些手语技能,传授给医院、高校等更多的志愿者,在他的带领下,市一医院手语导医义工队开展了全市首场“关爱聋哑人士”爱心义诊、全市首场聋哑患者健康大讲堂等众多公益活动,近年来累计服务聋哑患者近2200人次。(记者徐章龙 通讯员柳中 詹鸥)

【编辑:李茜】

(作者:徐章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