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武汉在更多人眼中发光发亮

“我是武汉好声音”优秀互动网友合影 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优秀通讯员合影 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10日讯(记者高萌)4月10日,2017年度长江日报优秀通讯员暨“我是武汉好声音”优秀互动网友座谈会举行。优秀通讯员和优秀互动网友齐聚一堂,为城市代言献计献策。

此次17件新闻作品被评为长江日报2017年度通讯员好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等品种,其中1件作品被评为最佳线索奖。

2017年,广大通讯员与网友为长江日报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新闻线索和素材。他们有的积极协助长江日报联系采访对象,打造出点击量超300万的“汉口滨江商务区一次性爆破19栋楼”直播报道;有的助力长江网普法专版的开办,推出“全国首届律政网红直播大赛”等特色活动;有的出镜长江日报直播,讲解交通政策法规,辟谣问题。

还有一群积极参与各类线上和线下活动,活跃于长江日报各个平台的“武汉好声音”,他们心怀善意,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提了不少中肯的建议。网友徐奇骑行出游时,发现武昌百瑞景附近没有完整自行车道,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相关部门很快列出了改造时间表;网友彭鹏购房时发现大部分楼盘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针对此留言并提出了建议,不久,武汉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规定,取消了公积金个人贷款楼盘项目备案登记,开发商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公积金贷款。

他们来自不同岗位,但有一个共同点——对武汉这座城市爱得深沉。他们善意提醒,中肯建议,更对城市美好祝愿。

座谈会上,众位通讯员、网友畅所欲言。网友@小小郑说:“我早上有个习惯,就是坐地铁上班,基本路上就把长江日报APP所有新闻浏览了一遍,APP上的新闻面面俱到,贴近民心。”通讯员彭冲说:“影响有影响的人,不仅是长江日报的口号,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通讯员,我要进一步发挥好同媒体的纽带作用,讲好武汉故事,传播武汉好声音。”

郑志平 记者任勇 摄

郑志平:半年留言1200条经常获共鸣

“我年龄偏大,所以网名叫小小,显得年轻些。”郑志平(网名@小小郑)说,过去一年,他主要在长江日报APP、长江日报官方微信留言。他有个习惯,坐地铁上班,在路上就抓紧时间浏览新闻。现在长江日报APP是他的官方新闻来源,每天必看必留言,里面内容面面俱到,贴近民心,其中他最关心武汉相关政策新闻。

“武汉好样的!”是他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上看到《武汉集中开工40个招商引资重大项目 多项目国内领先》新闻时有感而发的留言,当时很激动,他印象深刻,获得了众多网友共鸣,点赞第一位。近半年,@小小郑转发长江日报报道700余条,留言总量超过1200条。未来,他将传播更多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身边人也成为“武汉好声音”! (记者高萌)

王建平 记者任勇 摄

王建平:主动发声为城市形象营造舆论环境

2017年以来,王建平(网友@涧平)主要在长江日报的各个平台留言。她把工作融入生活,对城市发展的大事要事、惠及民生的新事好事跟评点赞6000余次。

她特别关心民生新闻。3月29日,长江日报官方微信的一则文章《一眼穿越44载,它是武汉人记忆里永远的经典》,让她深有感触,立即留言:我们兄妹40多年前也与白象合影过,真是光阴似箭啊!她说:“长江日报的文章不仅有深度,也有情怀,激起我们网友美好的念想。”一年来,王建平发声更多的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美好祝愿。以后,她还会主动发出“城管好声音”,为树立美好的城市形象营造舆论环境。(记者高萌)

王磊(本人提供)

王磊:建群传播集体唱响“好声音”

过去一年,王磊(网友@磊)主要在长江日报微信平台留言、跟评,半年时间留言总量超过400条。他心系武汉的城市建设发展,工作之余,每逢市委、市政府有重大决策出台,总是第一时间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发表声音。

“我不单是‘武汉好声音’的发出者,我还是其传播者。”王磊说,在他们单位,他专门把同事拉进一个微信群,武汉有什么好政策、城市发展有什么好消息,他立马转发到群里,特别是《武汉获得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榜首》这条新闻,大家接连称赞,纷纷传播。王磊说,接下来,他将分享更多城市成长的喜悦,传播更多幸福和欢乐。(记者高萌)

王青玲(本人提供)

王青玲:把发出最真实的声音变成习惯

王青玲(网友@青玲)是一位85后公务员,她依托长江网平台,以文字传递思想,讲好武汉故事,用声音彰显力量。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度武汉市‘二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当时她积极留言,作为一名年轻人、新武汉人,她亲眼目睹了武汉过去一年的快速发展。“这一年,我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我发出了最真实的声音,为武汉代言,感觉很自豪。”王青玲说,一年来,她在互动中感受到,网友们的声音让人隐约感到理性和感性,情绪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欣慰的是,感性的声音常常伴随着理性分析,留下积极的力量;带着情绪的留言逐渐被那些暖意洋洋的温暖语言所淹没,留下阳光。她说,她是“武汉好声音”,未来她会坚持下去,做一个温暖的传播者,并将这一切变成习惯。(记者高萌)

严佳明(本人提供)

严佳明:身在远方依然随时关注家乡武汉

严佳明(网友@严佳明)生于江苏苏州,是武汉纺织大学2000级校友。“毕业以后,我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武汉发展。”严佳明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一看到长江日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就关注了,这样就能随时随地关注武汉。”

在阅读长江日报微信的同时,他尤其关注新闻内容的质量,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希望能让武汉的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好。严佳明说:“这是我作为一个远方人的期待!我相信,我一定会再回武汉。再饮一瓢长江水,再吃一条武昌鱼,再登一次黄鹤楼……”(记者陈智)

徐奇 记者任勇 摄

徐奇:见证“小建议”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2011年从江汉大学毕业后,徐奇(网友@徐奇)一直在杭州创业。“2016年,我们响应武汉招才引智的号召,将公司运营部搬到了武昌百瑞景,主要涉及互联网和文创。”徐奇说。

回汉后,徐奇出游时发现武汉很多路段都没有完整的自行车道,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后很快收到了“改造时间表”,相关部门还向他介绍了武汉慢行系统规划方案。“眼看着自行车道慢慢多了起来。长江网城市留言板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建言献策平台。”在他看来,建议能够被城市建设者采纳,并见证规划方案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是一件很棒的事。“我会继续代表年轻人发声,说出我们对武汉的期待。希望我们发出的声音能让武汉更好。”(记者陈智)

彭鹏(本人提供)

彭鹏:留言板高效的背后是政府的真心诚意

彭鹏(网友@彭鹏)是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一名年轻女警。她在购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楼盘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楼盘未在公积金管理中心备案。彭鹏在查阅了一些政策后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提出了问题和建议。不久,武汉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规定,取消了公积金个人贷款楼盘项目备案登记,开发商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公积金贷款了。

看到自己的建议促成了新的举措,彭鹏坦言“确实很吃惊”。她说:“这也反映了办理单位会认真研究每位网民留言,短短的回复背后是政府的真心诚意。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如此高效,我一定会继续建言献策。”(记者陈智)

刘明杨(本人提供)

刘明杨:用新闻传递武汉高校的影响力

刘明杨(网友@泛舟书海)是武昌理工学院新闻中心主任,也是长江网i新社武昌理工学院分社负责人。 2017年,刘明杨在长江网发布各类校园新闻稿件130余篇,校园趣闻、好人好事、学院改革发展的各类创新亮点都是他笔下的素材。

“每一篇新闻的发布,展示了武汉高校的魅力和活力。”刘明杨说,“我希望通过新闻传递正能量,一方面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提升武汉高校美誉度和影响力,助推武汉成为真正的大学之城。”(记者陈智)

陈双悦 记者任勇 摄

陈双悦: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人认识武汉了解武汉

来自云南的陈双悦(网友@尘斯),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的学生。2016年2月起,她作为志愿者参与公园大课堂,随后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知·行·园志愿团队并担任队长。

在她看来,来武汉念书,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课程和专业知识,还应该关注城市的社会现象、发展变化。“当我成为公园大课堂志愿者,亲身投入到公园大课堂活动、真正融入到武汉这座城市后,我真的爱上了她。”她说,“家乡的亲朋好友通过我的分享和介绍对武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赞叹武汉之美。我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汉、了解武汉,让她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够发光发亮。”(记者陈智)

孟飞飞 记者任勇 摄

孟飞飞:用相机记录城市细节传递民生信息

孟飞飞(网友@桃花岛主)是一位职业自媒体人,也是@武汉热点的博主,他和他的团队经常走街串巷,用相机记录武汉的点滴变化和各种地道美食。

“武汉餐饮商家服务越来越好、菜品越来越丰富。”孟飞飞告诉记者,“例如咱们武汉的热干面,已经不满足于街边摊,而是越来越‘讲究’,不少本土品牌已经进行了二次升级。”

谈到接下来的打算,孟飞飞说:“我们会更细心观察生活,深度挖掘一手信息,关切网友的呼声。收集、传播更多正能量的一手民生信息。”(记者陈智)

田梦玲(本人提供)

田梦玲:毕业后要留在武汉工作

田梦玲(网友@林夕)来自湖北黄冈,目前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二的学生。田梦玲是“长江日报最武汉”的“铁杆粉丝”,参加了“军训萌神”“圣诞随手拍”“园博园花灯会”等活动。

田梦玲说:“我经常留言、转载。现在,每天晚饭后阅读最武汉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田梦玲告诉记者,她还从最武汉上了解了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我准备毕业后留在武汉。”她直言,“武汉离家近,发展前景好,再加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记者陈智)

夏日(本人提供)

夏日:能为武汉发声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

夏日(网友@Summer)是一位蒙古族男生,正在武汉传媒学院读大二。他撰写的《今天免费试乘“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尝鲜体验是这样的...》等稿件被长江日报最武汉登载,还通过投稿的方式传递武汉好声音。

“作为武汉百万大学生中的一分子,能为武汉发声、传播出属于武汉的好声音,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我深感自豪。”夏日说,“我还打算在传播高校学子心声的基础上,更多的去传播和公益有关的好声音,去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此外,我还会关注武汉的特色风土人情,让更多大学生更了解武汉,让更多老武汉人了解大学生。”(记者陈智)

【编辑:朱艳琳】

(作者:陈智 高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