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多措并举筑起防御非法集资安全墙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前往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宣恩县芭蕉坨村开展电信诈骗金融知识专题讲座。

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

近年来,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切实履行防范非法集资主体责任,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覆盖各类金融消费者,全方位扩大宣传效果,帮助金融消费者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安全意识,筑起防御非法集资安全墙。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以网点为阵地,播放宣传标语、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员工主动宣讲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宣教氛围;并鼓励“非接触”式宣传,精准推送防非集资宣传知识,积极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并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提升客户参与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在全行范围内组建了防非义务宣传队伍,先后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地,精心策划“浦发在您身边”品牌系列活动,共开展百余场户外宣讲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深入了解学习国家金融政策和法规,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鼓励“非接触”宣传 线上线下齐发力

结合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创新宣教形式,在一如既往做好网点宣传的同时,广泛开展更多的金融知识线上宣传活动,持续扩大金融知识普及声量,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切实做好防非宣传工作。

该行充分发挥新媒体宣教优势,通过微信群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客户精准推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知识,编制多个最新非法集资典型案例,线上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呼吁大家提高警惕,自觉抵制非法集资。同时,该行以营业网点为根据地,通过电子屏、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前来办理金融业务的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金融知识,及时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

今年6月,该行积极发动网点一线员工,组织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视频拍摄竞赛,择优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普及宣传,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接收到最新金融知识,鼓励全行员工不断提升内功,以新颖活泼的宣传形式,高效做好金融知识“云讲解”工作。

甘当义务宣传员 提升群众“抵抗力”

今年9月18日,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和共青团宣恩县委员会组成的“金融扶贫小分队”,来到距离武汉市约700公里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宣恩县芭蕉坨村,给当地村民送去了一场防电信诈骗金融知识专题讲座。队员们将金融知识糅合进典型诈骗案例中,让村民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识别防范以及事后补救措施,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理财观。村民纷纷表示,今天学到的金融知识都很实用,回家以后一定会分享给家人和亲戚朋友,切实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村,是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积极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宣传的一个缩影。该行工作人员甘当防非义务宣讲员,针对不同群体的金融知识薄弱环节开展普及宣教工作。今年6月,浦发银行襄阳分行走进某国企子公司,开展了一场“防范非法集资,警惕高利诱惑”金融知识讲座,获得企业员工一致好评。

据了解,今年以来,浦发银行武汉分行辖属网点共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18场,累计参与群众人数12916人次;网点宣传覆盖率达到100%。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地区群众的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让老百姓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

科技赋能提前预警 源头狙击涉非风险

近年来,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积极打造数字化生态银行,在反洗钱领域,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开发优化反洗钱和账户监控系统,持续完善非法集资等可疑监测模型,通过评估优化网络传销、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可疑监测模型,提升全行对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集中监测效能,使其不断适应当前非法集资违法行为的多样化演变。

同时,不断加强员工行为教育管理,坚决防止从业人员参与非法集资。近日组织全行员工开展《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学习培训,同步进行2020年全员合规案防知识考试,在全行范围内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形成和巩固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

四看三思等一夜 避开“圈套”和“陷阱”

笔者了解到,在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积极宣传“四看三思等一夜”等防非口诀,帮助金融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识别“非法集资骗局”,有效规避风险,守住“钱袋子”。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浦发银行提醒您,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也不要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此外,还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