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得到总书记直接关怀的15位武汉人,总书记关怀是前进的磅礴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大量时间,与各地各界人民深入接触。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川,在工厂车间、港口码头、田间地头,留下无数温暖的镜头;他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座谈会表彰会,为英雄模范点赞,为各行各业鼓劲,激励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他给许多团体发去情真意切的回信和慰问,向他们的奉献致以敬意,关心他们的工作和成长。

5年来,在武汉,就有不少仍在或曾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得到了总书记的直接关怀。他们或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或在表彰活动中受到总书记接见,或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他们中有工人、技术人员、大学生、普通工作人员、科学家、企业负责人。他们是每个行业、每个群体的代表,他们是全体人民的代表,通过他们,总书记把关怀传递给每一个人。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长江日报采访到了其中的15位,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谆谆教诲,在他们的记忆中凝结成一个个难忘的细节,铭刻为做人做事的信条和追求。通过他们的回忆,我们感受到总书记的风范,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感受到总书记的激励。

“一点没有架子”“就像拉家常一样”,他们回忆总书记挽起裤腿趟过积水,细致地关心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情况。我们感受到的是总书记的朴实亲切、平易近人,这是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不断攀上人生新的高峰”“要能吃苦,好好干”,总书记对年轻人总是寄予格外的关心和期望,在许多场合,他叮嘱年轻人要珍惜身体,树立远大理想,过奋斗的人生。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对公安英模,在市民之家,总书记关心的是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工作,怎样让人民更满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总书记的言行中,党的宗旨始终坚定如山。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掌握核心技术这条路必须走”,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和企业负责人的勉励,流露出的是自力更生的坚强决心,是走自己的路掌握自己命运的大国自信。

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将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总书记的关怀,是我们前进路上永久的动力”,正如我们在采访中一再听到的,全体武汉人将与全国人民一起,不忘关怀,牢记嘱托,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长江日报评论员华智超刘智宇)

陈晨:不断攀上人生新的高峰

陈晨为新的登峰作准备 记者詹松 摄

2013年5月4日全国主题团日座谈会上,听完陈晨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陈晨“勇往直前,不断地攀上人生新的高峰”。

“这么小的个子,完全想不到你能登上珠峰”,散会后,身高1.61米的陈晨在电梯口碰到高大的总书记,没想到总书记主动和陈晨攀谈起来,对陈晨勇攀高峰再次表示钦佩,临别时再次握手,目光中尽是期许。

2012年5月19日,一位武汉女孩的名字被定格在珠穆朗玛峰顶端:陈晨,成为我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硕士女大学生。

5年过去了,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记者面前的陈晨文静而内敛,很难与悬崖峭壁上攀援的“女汉子”相提并论。

“从紧张到不紧张到完全放松”,四年前经历的那短短几个小时,每一个细节都时不时在陈晨心里激荡:平易近人的总书记激励着自己不断地攀上人生新的高峰。

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运动专业毕业后,陈晨选择继续深造,跨专业考取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陈晨一边读博士一边实施自己的“7+2”计划,即登顶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最高峰和达到北极点、南极点。

2013年7月18日,随队友一起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

2013年8月19日,和中日韩三国大学生一道登顶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

2016年4月24日,和地大登山队一行6人经过7天艰难的跋涉抵达北极点。

2016年6月,陈晨攀登的脚步戛然而止,身患骨癌晚期的父亲不幸离世。在失去父亲的伤痛中,队友们陆续完成了“7+2”的目标,陈晨错过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父亲去世前一个月还鼓励我大胆去北极点,不希望我守在床边”,陈晨回忆,得知她登上北极点的喜讯后,父亲很高兴。

“有机会我还是想实现自己‘7+2’的理想”,现在陈晨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坚持体能训练,每天跑步5000米或者游泳1小时,她想为完成余下的目标储备体能。(记者杨佳峰)

本禹志愿服务队:华中农大再掀志愿服务热潮

不忘总书记关怀|本禹志愿服务队:华中农大再掀志愿服务热潮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记者胡九思 摄

2013年12月5日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收到了来自中南海的一封信。

当年,服务队时任队长张贵礼等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1200多名队员深入山区支教的成果和体会。让大家激动的是,总书记竟然给他们回了信。总书记在信中肯定了服务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本学期开学之际,华中农业大学研一学生李昂刚刚结束在贵州毕节一年的支教,返回学校。李昂是该校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像他这样的义务支教,本禹志愿服务队已接力十四载。

在该校团委活动室,一直陈列着习近平总书记那封珍贵的回信。

“当时所有华中农大的人都沸腾了!”张贵礼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全校掀起了学习总书记回信的热潮,也掀起了志愿服务的热潮。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张贵礼留校担任辅导员,如今工作两年有余。

“激动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责任和压力。服务队只有做得更好,为贵州当地的基础教育做出新的贡献,才不愧对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张贵礼说。

从2003年徐本禹在贵州支教开始,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会有研究生自愿去支教,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干就是一年。截至目前,共有116位研究生在当地支教。

接力支教的志愿者们想方设法地改善当地小学条件,他们在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将当地小学从岩洞里“搬出来”,为孩子们建澡堂,还给学校牵上了互联网,定期将深山里的孩子接来武汉,让他们见识大山外的世界。本禹志愿服务队逐渐从徐本禹一个人扩大到1200余人,旗下包括研究生支教团、红杜鹃爱心社等一大批特色志愿服务队。

“总书记的回信鞭策我们不断前行”。十四年,改变的是贵州毕节深山里小学的面貌,不变的是“本禹们”的价值追求和执着行动。(记者黄琪 通讯员刘涛)

刘五桥:用行动践行总书记16字嘱托

不忘总书记关怀|刘五桥:用行动践行总书记16字嘱托

刘五桥在雨中执勤 记者陈亮 摄

今年5月19日上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武汉交警刘五桥和全国受表彰的公安民警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亲切握手,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16个字,刘五桥经常脱口而出,“习总书记说了两遍!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公安民警应该做到的!”

从北京获奖回来,刘五桥被公安部纳入了公安英模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宣讲公安英模的先进事迹,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岗位。刘五桥的岗位在武昌火车站门前的中山路上,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这条路上,指挥来南北往的车流,引导大江南北的游客。

刘五桥说:“被表彰是荣誉更是动力,我的岗位是个窗口,我这个人也是窗口,是全社会认识武汉、认识武汉交警的窗口,所以一点也不能松懈。”

为了发挥标兵的模范带头作用,已经是中队长的刘五桥一天最长有18个小时在路面上,“早晚高峰,我肯定在路上,平峰时我要进社区,清理僵尸车堵塞消防通道的违停,下雨天我要专门上路查电动车带篷,晚上,还参加交通违法整治行动。”

“总书记的16字嘱托,我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用最和蔼的态度去服务人民,用精湛的业务能力做到执法公平,用最严格的自我要求体现纪律严明”,刘五桥说。

今年“十一”黄金周,武昌火车站、宏基客运站迎来百万客流,而地铁11号线即将在火车站附近打围。节前,大家都在为中山路的交通拥堵发愁。

但刘五桥并不着急,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做好了功课,该安装的交通设施已经安到位,该调整的道路通行线路也已广而告之,周边的单位他早就一家家上门沟通好,“办法永远比困难多,让大家开心出门,安全回家,这是我的职责”。(记者魏娜)

张世庆:能吃苦的实习生成长为副总经理

不忘总书记关怀|张世庆:能吃苦的实习生成长为副总经理

如今已是管理人员的张世庆,走进生产线与工人面对面交流 记者郭良朔 摄

2013年7月21日,大家毕业上班第21天,在格林美公司生产车间,习近平总书记出现在张世庆面前,“你是这里的实习生吧,要实习多久?”他告诉总书记,作为新员工在车间里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总书记特别叮嘱:“你们大学生在这里要能吃苦。”张世庆点头:“嗯,我们能吃苦,我们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习总书记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伙子,好好干!”

虽然已经升任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张世庆仍然是一脸的稚嫩,说话间不时脸红。

2013年7月,张世庆从武汉纺织大学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格林美公司工作。上班第21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来到格林美公司。

当时的那些场景、那些对话的每一个字都定格在张世庆的脑海里。

张世庆从格林美武汉园区车间实习开始,到负责一些车间管理工作,然后负责武汉园区仓库管理工作,期间每一次工作的调整对他都是一次挑战,因为每一项工作都没有经验,都需要从头开始。在每次的工作调整过程中,领导同事们都会耐心地讲解和帮助,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每项工作都能够很好地完成。

在格林美武汉园区工作满一年后,张世庆被调往江西园区负责仓库管理工作。在到岗之前,张世庆的内心比较忐忑,离开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一切,离开配合默契的领导同事……虽然如此,张世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江西园区,心中想着不能辜负总书记的鼓励“要能吃苦,好好干”,更要兑现对总书记的承诺“我们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两年的时间见证了格林美江西园区的快速发展,产业从电子废弃物到报废汽车,再到废塑料、废五金产业,循环园区也是一步步扩大。

2016年8月,当张世庆接到通知要调去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时,没有了两年前工作调动时的忐忑,因为他相信只要“能吃苦,好好干”,不管到哪里都一样。(记者汪文汉)

白玉辉:让办事市民感受“家”的温暖

不忘总书记关怀|白玉辉:让办事市民感受“家”的温暖

武汉市民之家地税窗口工作人员白玉辉 记者胡冬冬 摄

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民之家,走进A01市地税局窗口,与前来办证的群众交谈、握手,并询问办证情况。当时,白玉辉正在窗口工作。

“总书记的出现让人非常意外、激动”,白玉辉更没有想到,习总书记走到他面前,微笑着与他握手,并询问:“这里的工作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市民办理业务方便吗?能否一站式办妥?”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9月19日上午9点,武汉市民之家地税窗口,工作人员白玉辉的笑容很阳光,他接过市民的报税资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白玉辉今年30岁,是武汉市地税局直属局纳税服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自市民之家建成以来,他就在地税局窗口工作。

“每当回想起与总书记见面的那天,身上便有一股热乎乎的干劲”,白玉辉说,税务登记办理有时手续繁杂、程序多,很多初次办理业务的市民免不了焦躁、烦闷,如果工作人员能多一些应急处理办法和耐心,就能化解紧张气氛。

白玉辉向“前辈”请教,琢磨办事纠纷的快速解决方案;同时,全面熟悉业务,对自己窗口之外的办理流程也全面了解;他还在悄悄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要学会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得更低”,在白玉辉看来,提升服务能力还得不停地磨炼性子。

前年,在市总工会主办的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白玉辉以出色的表现获得政务服务类第二名。获奖是对他在业务知识、沟通技巧、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肯定。去年,他被团省委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

白玉辉说,习总书记四年前的问话指明了他未来的方向,他想与同事们一道,把市民之家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温暖。“这是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做到的,我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记者宋磊 通讯员王琳)

朱英国:生前念念不忘“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不忘总书记关怀|院士朱英国:生前念念不忘“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生前照片)

今年8月9日,78岁的朱英国因病逝世,习总书记通过中国工程院表达了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朱英国院士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武汉大学生科院朱英国院士生前的办公室墙上,至今挂着一幅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习近平总书记查看水稻长势,并向朱英国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

“父亲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事,我们子女还是后来通过新闻得知的”,43岁的朱金洪是朱英国院士的小女儿。她说,父亲当晚从鄂州回来后,没有跟家人透露半个字。但从此以后,“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这句话,父亲生前常挂在嘴边。

朱金洪说,半个世纪以来,父亲像一只“水稻候鸟”,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追逐水稻育种的春天。尽管武汉大学早已有了温室实验室,但父亲每年仍有2/3的时间在全国的水稻种植基地游走。今年4月中旬,父亲的身体很虚弱,在鄂州基地播种结束后,又奔赴海南基地开展研究工作。30多摄氏度的高温,他就戴着草帽站在实验田里。当看到大面积水稻丰收在望,老人开心地像个孩子。

今年9月初,朱英国院士生前带着团队成员研究的“两优1318”水稻新品在湖北全面丰收。同时,“红优3348”正在进行国家区试生产试验,预计明年将会正式投产。相较于市场上的稻米,这两个新品种耐高温、米质更好,产量高且稳定。

2013年7月22日下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间,拔了一株秧苗仔细地看,旁边有两袋新种子,总书记一眼就认出是籼稻。

当听说朱英国院士团队负责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亿亩以上,总书记说,您辛苦了,感谢你们作的贡献,希望继续努力。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吴江龙 秦正保)

刘经南:中国一定要有原创性的杀手锏

不忘总书记关怀|武大院士刘经南:中国一定要有原创性的杀手锏

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 记者胡九思 摄

2013年7月21日,在光谷展示中心,刘经南院士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北斗导航的高精度应用。原定讲4分钟的内容,他却讲了10多分钟,总书记听完频频点头,还打了一个比喻:“我们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

2016年6月,关于全国北斗应用的发展现状和成果,科技部点名让刘经南院士给总书记当面作汇报。“那一次又是初定4分钟,我又讲了10分钟”。

采访当天的早上9时,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卫星定位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73岁的刘经南院士正在办公室里和几名老师探讨着相关课题,门口还等着三四个学生。直到送完师生们,记者才得知,刘院士还没顾得上吃早饭。

刘经南院士拥有多个头衔,现在既是武汉大学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又是昆山杜克大学校长。作为著名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的他,创造了领域内多项第一。在他的办公室内,泡着咖啡的保温杯和案头一摞又一摞的资料,是他的工作常态。

“我们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刘经南说,自己回来后反复琢磨总书记的这个比喻,“这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国,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技,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本事和杀手锏”。

去年6月,在全国科技大会、科协大会和院士大会召开的第二天,科技部点名让刘经南给习总书记当面汇报全国北斗应用的发展现状和成果。当时,他顺带就介绍了“即时判”第一代产品,总书记对他的科技成果转化表示高度肯定。

“即时判”项目是刘经南团队去年4月份研发出来的。今年9月22日,在全市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上,该项目获得10亿元投资,用于在武汉规模化应用。刘经南说,这个项目落地后,对一般交通事故,不需要交警、保险理赔员到现场就可以进行定责和理赔。(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吴江龙 高柯夫)

肖国华:“胶囊胃镜”走进美国硅谷


不忘总书记关怀|肖国华:“胶囊胃镜”走进美国硅谷

安翰光电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肖国华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展示中心”,安翰光电展区前,肖国华迎上前,总书记和他握手后,目光便投向了他手中小小的胶囊。

肖国华向总书记汇报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的研发进展。总书记拿起小拇指大小的“胶囊”询问:“过去这种技术都要依赖国外进口。你们的技术是自主创新吗?”得到肖国华肯定的答复后,习总书记鼓励说:“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但这条路必须走。”

习近平总书记倍感兴趣的这枚“胶囊”,便是神通广大的胶囊胃镜,患者吞服后,可对人体胃部进行精准检查,实现“不插管做胃镜”,无痛无创无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

“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坚持走创新之路!”这句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承诺,肖国华所在的安翰光电团队,用行动在落实。

肖国华介绍,总书记视察的那一年,安翰光电刚刚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不久,是世界第一家研制成功“主动精确控制消化道胶囊内镜机器人系统”并实现商业化的公司。总书记的鼓励,让团队大受鼓舞,坚定自主研发之路,目前已拥有磁场控制、光学成像、芯片集成及相关软件等近百项国内国际专利技术。

“从创新技术到市场化产品,仍有太多难关要闯,但自主创新的底气,让我们更有力量”,肖国华介绍,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被誉为“21世纪消化道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荣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奖”,其检查准确性经研究认为,与“金标准”电子胃镜一致,研究论文刊载于国际消化病与肝病权威学术杂志《CGH》,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目前,安翰形成了美国硅谷、中国上海、武汉、无锡的四大研发中心,分别在武汉和上海建立了百万级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100万颗胶囊及1000台控制设备,已经在全国近千家医疗机构投入大规模临床应用。(记者肖娟 通讯员舒敏慧)

庄丹:长飞正沿“一带一路”建厂扩产

不忘总书记关怀|庄丹:长飞正沿“一带一路”建厂扩产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

总书记的到来,让长飞公司上上下下都非常兴奋。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说,总书记对技术性问题很感兴趣,尤其关注企业的自主创新,勉励长飞“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五年来,长飞正是这样做的。庄丹介绍,总书记到访时,长飞正在筹划上市,总书记闻之鼓励:“上市后企业的活力就更大了。”2014年底,长飞成功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按照习总书记对长飞“要加快国际化发展”的嘱托,插上资本翅膀的长飞,围绕预制棒、光纤、光缆三大主营业务,沿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路线图,目前已在海内外8座城市建厂扩产。

长飞积极投入智能制造,2015年7月成为首批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是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唯一和湖北省唯一的代表。

“长飞人用实际行动向总书记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庄丹说,总书记到访后的四年来,长飞确定了“全球第一,行业领袖”的战略目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预制棒、光缆、光纤供应商。2017年全年收入有可能超过100亿,5年实现翻番,发展成为拥有29家子公司的产业集团。

2013年7月21日下午4时10分左右,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长飞“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模式,对企业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积极推进国际化,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表示赞赏。

得知长飞不仅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连制造设备都自行研制,包括源代码的操作系统都实现“汉化”,习总书记非常高兴,说:“你们确实不简单!”(记者肖娟 通讯员柳青)

史玉升:3D打印产品已出口英国

不忘总书记关怀|史玉升:3D打印产品已出口英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 记者任勇 摄

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武汉光谷展示中心,当走到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展台前,与史玉升紧紧握手,并拿起桌面上的3D打印零件饶有兴趣地问询3D打印的过程和材料。

5分钟的互动交流,让史玉升感觉既紧张又亲切,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这句嘱托:3D打印很有前途,要抓紧产业化。

“3D打印很有前途,要抓紧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55岁的史玉升教授抚摸着办公桌上的3D打印零件,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对他的这句嘱托清晰如昨。

那天回家后,史玉升感觉责任重大,一夜未眠。在他的积极奔走下,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年便投入6000万元,挂牌成立了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3D打印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史玉升担任企业首席科学家,负责公司的研发工作。短短3年时间里,公司第一年便转化了已有的3D打印技术,第二年便拓展研发了新产品并实现了盈利,第三年产品便出口到英国,目前年产能已突破百套以上3D打印设备。

“没有总书记的关怀,3D打印产业化不会这么快”,史玉升说,总书记将“3D打印产业化”的嘱托非常到位,科技工作者不能仅仅将论文写在纸上,还应该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除了搞科研外,史玉升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抓思想建设,抓人才培养,抓梯队建设。“从早忙到晚,觉得自己停不下来”,史玉升说,每天不到晚上12时不想睡,办公室、实验室、还有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要上,难有一丝闲暇。

短短几年头发也花白了,有人开玩笑说,史教授见了总书记后老了不少。史玉升坦言责任大了自然不轻松。即使再忙也没有放弃教学一线,3D打印事业是需要几代人来做的。只有把后面的人才培养好,3D打印产业化才能做大做强,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记者杨佳峰)

顾强生:阳逻港已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不忘总书记关怀|顾强生:阳逻港已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武汉港务集团原总经理 顾强生

2013年7月21日中午11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阳逻港码头前沿。一下车,顾强生第一眼就看到了总书记,总书记撑着伞,裤腿也卷好了。“除了刚开始简单介绍了一下码头的情况,后来都是总书记问,我回答,和总书记谈话感觉就像拉家常”。

顾强生本来也是撑着伞的,后来为了方便汇报,才戴上安全帽,穿上雨衣,当时的雨非常大,码头上积水也很深,但总书记和他边走边说,根本没有在意脚下的积水。

虽然退休在家,但顾强生接受采访时仍很激动,“永远忘记不了那一刻,仿佛发生在昨天”。

2003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武汉港合作,这年6月1日,顾强生被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派到武汉港务集团先后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这一干就是11年。

“总书记为阳逻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定海神针,大大鼓励了阳逻港港口职工的信心”,顾强生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阳逻港建设,省市领导密集调研,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长江航运中心建设。

当时靠近阳逻港二期还是一片菜地,就在总书记视察后第二个月,阳逻港三期就开工建设,3年不到就建成中国内河港口中基础设施条件和硬件设备最先进的码头。

当年9月,武汉开通首条近洋航线“泸汉台快班”起航,实现泸州—武汉—上海—台湾3个航段间接式运输。随后,武汉新港陆续开通“武汉—东盟四国”“武汉—日韩”等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的3条近洋航线。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2016年完成113万标箱,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2014年7月,顾强生退休回到上海居住。虽然离开武汉多年,但是他一直关心阳逻港的发展,其间先后回来过几次,看看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大家不约而同谈起总书记视察的场景,感慨万千,大家相互鼓劲把港口建设得更好。(记者汪文汉)

杜琢玉:中国兵器武重集团迈向国际一流

不忘总书记关怀|杜琢玉:中国兵器武重集团迈向国际一流

武重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琢玉

“武重是如何发展过来的?”“有哪些核心技术?”……时隔四年多,武重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琢玉仍然清楚地记得,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集团考察时的每一个问题。“那是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谆谆嘱咐啊”,他回忆说,自己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总书记马上提出另一个,自己脑袋里的神经绷得极紧。

杜琢玉用手表计时,总书记在武重足足视察了40分钟。

作为大型工业企业,中国兵器武重集团被赋予重任。“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武重是其中之一。

几年来,武重集团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止血、扭亏、增效。

武重集团将总书记的指示编成文字,每天早上7时30分在公司电台播放,给所有人鼓劲。

“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在武重留下的这句话,不仅刻在了武重集团展示厅的墙上,也已成为中国企业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调整转型之路的指路明灯。

“习总书记说过的话,已经成为我们所想的,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杜琢玉说,通过毫不犹豫地干、抓住机会好好干、上下同心协力地干,现在一个崭新的武重集团呈现在社会面前。

如今,中国兵器武重集团拿出的答卷令人鼓舞——2013年至今,重型机床的市场占比份额逐年提升,去年机床板块订单同比增长33.4%,今年上半年持续巩固扭亏为盈成果;近三年,集团组织制定及修订了重型机床标准27多项,获得授权国家专利71项,提升了企业在国家、行业的科技创新地位。

预计在“十三五”,企业服务型收入占比可达到30%以上,实现向服务型制造企业的转型,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系统集成服务商和关键功能部件供应商。(记者张隽玮 通讯员方萍)

许开华:已在全国建成16大循环产业园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 记者郭良朔 摄

2013年7月22日上午,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一台台废旧电冰箱进入分拣生产线,不到一分钟,就变成铜、铁、铝、塑料等原料时,高兴地询问公司的处理技术与国外相比有什么差距?公司董事长许开华自豪地向总书记报告,格林美的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在全球处于先进水平。

总书记非常高兴,现场指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4年来,许开华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门艺术变得精致、精致、再精致,循环利用更多的废物,从废物中更加精细地提出更多资源,让循环产业延伸,让循环发展联通万物。

总书记视察的是武汉的老园区,占地只有100亩,业务也只有电子废弃物拆解。总书记视察后,市政府给格林美规划了658亩的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格林美迅速构建了完整的“绿色拆解—零部件再造—动力电池再造”绿色再制造产业链。

格林美稳步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勇敢实践者。4年来,格林美新增投资70亿元,在全国10省市建成16大循环产业园。年产值从30余亿元增长至90余亿元,年回收处理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WEEE)占中国总量的15%以上,年回收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年回收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8%,年回收的锗资源占世界的6%。

格林美还与三星、ECOPRO、ATL等国际企业联手打造“废物回收—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新能源汽车再装备”的绿色价值链模式,投资欧洲、南非,进军日韩,并建设“一带一路”上第一个循环产业园——南非中非循环经济产业园。

“总书记‘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嘱托,是我们前行路上永远的东风、永恒的激情、永久的动力”,许开华说。记者汪文汉)

王翠华:为绿色循环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不忘总书记关怀|王翠华:为绿色循环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遇到各种技术问题,王翠华总是与一线工人交流探讨 记者郭良朔 摄

2013年7月22日,格林美废旧电视机拆解生产线1号工位,习近平总书记与工人王翠华亲切握手,并询问她是哪里人,多大了,工资待遇和公司住宿等。

“一开始我还是很紧张,但总书记十分平易近人,问的也都是有关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普通职工的基本工作情况,于是我放开了……”

今年40岁的王翠华2009年入职格林美,当时在格林美武汉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拆解车间,作为拆解生产线1号工位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负责拆解电视机。

虽然与总书记那段简短的对话已有4年之余,但是总书记对普通一线职工的关怀始终刻在王翠华的脑海。

王翠华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林美公司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事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总书记的一席话,让他们每个员工都感受到了巨大鼓舞,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总书记对公司的期望,也让每个员工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

“我们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干劲更足了”,王翠华说,与总书记握手后,自己在岗位上更加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同时也更自觉地学习环保以及绿色循环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王翠华在不断进步,而公司又考虑到她家庭的实际情况,2013年下半年就把王翠华从武汉公司调整到荆门公司。在荆门公司,总书记的话时常在她耳边响起,她努力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后被提拔为格林美荆门电废事业部车间主任。

成为车间主任后,王翠华感觉到身上担子更重了,对自己要求更严了,“我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话,为国家绿色循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汪文汉)

余立麒:努力干事创业振兴黄金水道

不忘总书记关怀|余立麒:亲眼见证武港集箱快速发展

武港集箱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 余立麒

2013年7月21日,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武港集箱中控室时,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总书记热情地向工作人员问好,并一一握手。

中控员余立麒向总书记介绍了码头作业流程及生产作业系统。总书记“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有亲和力”,在余立麒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从那天过后,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珍惜干事创业舞台,不辱时代使命,为复兴大武汉、振兴黄金水道作出自己的贡献”,余立麒说。

四年过去了,余立麒也从公司一名中控员成长为公司的中层骨干。

余立麒介绍,他一参加工作就在码头,最初是一名码头理货员,由于工作突出,他被调整成为一名中控员。2013年10月,他被公司抽调负责一个调研组,主要负责如何节能增效,如何安全操作等。2014年春节过后,余立麒被调整到市场部,公司的意思是让他熟悉各个部门的情况,他也真正体会到客户第一概念。2015年5月,余立麒被提拔为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

中控室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都是通过电脑显示器查看整个作业区的生产安全情况,目前安装了21块小屏幕组成电子大屏幕,可以让中控员一目了然查看现场作业情况,工作更加精准和细致。

余立麒感叹道,四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武港集箱快速发展的步伐。码头作业效率达到27吊/小时,较以往增加1吊/小时。集装箱吞吐量迅速提升,从2013年的51万标箱到2016年的71.5万标箱,增幅高达37%。记者汪文汉)

【编辑:朱艳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