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9日讯 瞄准原始创新,聚焦基础研究。3月19日,“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46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万余名研究生参赛。
颁奖现场。
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组委会审核,共评选出一等奖196支,二等奖2400支,三等奖3338支,参赛人数、获奖队伍数量均创历史之最。获得一等奖的前12名参赛队经过现场答辩,最终决出“数模之星”冠亚季军:复旦大学“五元说的对队”获得冠军、华中科技大学“什么都会什么都队”获得亚军,南京邮电大学“重铸荣光队”获得季军。
华中科技大学“什么都会什么都队”获得“数模之星”亚军。
专家委员会评审组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力维介绍,本届竞赛赛题包括移动场景超分辨定位问题、汽车生产调序调度优化问题、草原放牧策略研究、芯片资源排布等多个学科应用前沿问题,由企业、高校、社会命题组成,经过近一年打磨最终成题。“题目紧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攻关中的急难题,将赛题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
颁奖现场。
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通信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王樵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和队员选择解决的是移动场景雷达超分辨率定位问题,旨在帮助自动驾驶或工业物联网等新兴应用获得更高的精度和低复杂度的雷达定位,为智联生活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次竞赛让我们有机会与高手切磋,并利用自身所学解决行业实际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徐秋朦和队友们夺得亚军。她表示,能在高手过招中获得亚军,是巨大的鼓励。“我们抽到的题目是关于沙漠荒漠化议题研究,这也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数模竞赛’是把宏大的课题放在我们研究生这片试验田上,充分挖掘我们的能力,作为学生,我们也希望为一些科学前沿问题提供青年人的解题思路。”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子在本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数模之星亚军1项,数模之星提名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63项。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在致辞中表示,本届数模竞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创新”答卷,全面谱写了校地、校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共赢发展的新篇章。主办单位学会领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原副校长舒慧生表示,本次比赛参赛规模突破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本次赛事首创的人才集市是推动武汉“学子留汉”工程的有效实践。
据了解,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竞赛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鼓励大家开展数学建模应用研究,因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质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参与。本届大赛颁奖大会除颁奖典礼外,还设置“数模之星”答辩会、赛题交流会暨企业主题论坛、人才集市暨专场人才交流会、参观走访企业等多个环节,为参赛师生提供全方位交流平台。(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赵红艳 高翔)
【编辑:邓腊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