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村喜迎80位城市客,市民现场签约卡位优质房源

市民们参观美丽乡村胜天村。

共享创新创业,同唱田园牧歌。4月14日,由黄陂区委区政府主办、黄陂区农委与本报承办的“市民下乡”考察团走进黄陂活动正式启动。80位市民走进黄陂王家河街胜天村考察,一边参观村里的空闲农房,一边了解这里的村容村貌及乡风民俗。经过一天的考察,市民们兴致勃勃,纷纷表示下次还要带家人来感受,更有市民现场成功签下一处闲置农房,决定在此安家。

14日上午10时半,黄陂王家河街胜天村龚家大湾宗祠前的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市民们还没下车,村里的腰鼓队就踏着整齐的步子,敲起手中的腰鼓,夹道欢迎市民的到来。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广袤乡村,是大家回归自然、寄托乡愁的地方,也是市民创业创富的广阔天地。”启动仪式上,黄陂区领导表示,黄陂作为大武汉的后花园,不仅交通便捷,而且生态环境优良,全域旅游发展蓬勃兴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价值快速提升。美丽乡村主客共享,他希望市民在黄陂投资创业宏图大展,休闲养生快乐安康。随后,胜天村党支部书记龚卫平向市民们介绍了该村概况及闲置农房的情况。最后,黄陂区主要负责人更是热情欢迎“市民下乡”考察团的到来,并于大家合影留念。

村民们正在准备农家宴,引来市民们围观拍摄。

中午11时半,为了表达对市民们的热烈欢迎,热情的村民在宗祠内设农家宴款待城里来的客人。黄陂三鲜、糯米蒸排骨、红烧肉……一道道新鲜的农家美食让市民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

午饭过后,考察团在村支书龚卫平的带领下,走进胜天村龚家大湾和罗家大湾,挨门逐户了解该村闲置农房改建装修及租赁情况。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市民们边走边看,边听边问,大家对胜天村的优美环境和淳朴民风赞赏有加。最后市民们还参观了村里下乡市民代表尤明浩家,两层农房带院子,装修风格简单舒适,大家笑称这里是“农房样板间”。现场,还有一位市民表示看中了胜天村的环境和淳朴民风,成功签约落户该村。

参观结束后,黄陂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与市民们开展了交流互动。他不仅介绍了黄陂区关于市民下乡租房、创新创业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还解答了市民们提出的疑问,受到热烈欢迎。

据悉,王家河街胜天村是武汉市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该村有4A景区胜天农庄和3A景区木兰玫瑰园。当地村民诙谐地称自己居住的村湾为7A村。近年来,作为黄陂首批迎接市民下乡的示范点,胜天村受到全国媒体关注和许多市民的热捧。仅2017年待各地来访人次300余次,已有25户来自北京、武汉的居民成功签约入住。



“市民下乡”的黄陂优势——

交通便利生态优良设施完善

政府每年投入30亿元让乡村更美


被村里的特色民居吸引,市民拿起手机拍照。

黄陂作为大武汉的后花园,这里贴近都市交通便捷: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与武汉主城区无缝对接,街乡标杆路、景区循环路通达村庄,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这里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有武汉境内最高的山峰、最洁净的湖泊、最多样化的动植物种类和最醇厚的乡土文化;这里全域旅游蓬勃兴旺:全区A级景区16个,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特别是王家河街和胜天村,拥有大小景区十余个,其中胜天村A级景区就有2个;这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今天的乡村,水电路和网络湾湾通,社区医院配置齐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门口的景区敞开大门向下乡市民开放;这里区域价值快速提升:长江新城起步区、主体区、核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撑起黄陂发展的巨大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价值的再发现再提升,黄陂无疑是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最具吸引力的一片热土。

黄陂作为“三乡工程”示范区,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报道,各界人士纷至沓来,仅“市民下乡”一项,黄陂区已租出空闲农房2629套。承租者有颐养天年的老者,远离都市喧嚣的商界精英,还有返乡致富的能人。在这里,他们享受着“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追寻到儿时记忆的乡愁,找到了创业创富的新坐标。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指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当前,黄陂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吸引更多市民来黄陂投资、创业、兴业,黄陂区委、区政府在全面落实武汉市“黄金二十条”、“钻石十条”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含金量高、接地气的“黄陂三十条”,每年至少投入30亿元,让乡村生态环境更优美、配套设施更健全,让“三乡工程”更有吸引力。美丽乡村主客共享,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相信每一个来黄陂投资创业、休闲居住的市民都能分享政策红利。


武昌市民自驾下乡现场签约落户胜天村


武昌市民张女士与村支书现场签约租下农房。

14日早上7时45分,家住武昌梨园的张女士就和丈夫及家人出发,自驾来到胜天村,比“市民下乡”考察团早了一个半小时抵达。张女士说,看了长江日报组织“市民下乡”考察团走进黄陂的活动也加入了本报的活动QQ群。但由于她想带着全家人一起来考察,没能报上名只好自驾前往。

“实不相瞒,这是我第三次来胜天村了,”赶在大部队来之前,张女士带着丈夫及家人等一行6人又在村里看了一遍,在自己心仪的那栋两层楼、总面积170多平米的农房里看了又看。“房前的空地可以开辟个小花园,”这和她内心对田园生活的设想一致。最终,张女士和村委会成功签约,以每年15000元的租金租下这栋农房,而租期是20年。

今年47岁的张女士透露,她曾在政府机关、私营企业工作过,天性喜欢自由的她受不了机关工作的程式化,而私营企业的工作压力又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她选择了做微商。“微商不受办公地点的局限,不论我在哪里,即便是在旅行,我也可以边玩边工作,这很适合现在的我!”张女士说,在喧闹的都市中生活久了,她内心渴望一份宁静,回归田园生活能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人生。我也到蔡甸及黄陂其他地方考察过,最终,胜天村优美的环境,原生态的生活和这里淳朴的乡风和民风打动了我。

张女士介绍,她从小在农村长大,有深厚的田园情怀,而丈夫前不久接了木兰玫瑰园的工程,于是机缘巧合的来到了胜天村。在自己第一次考察较为满意后,张女士第二次来这里时,带上了她中风20年之久、一直坐轮椅的母亲。没想到母亲一来便喜欢上这里,她当即回去后跟家人商量,要带母亲来此处养老。张女士说,父亲因病早逝,而母亲中风的20年内,都是几个姐妹在轮流照顾,她们家孝顺的家风家训,正好与村里“仁、孝、礼、义”的乡风一致。与村支书龚卫平沟通了几次,张女士觉得他是个实在人,便下定决心在胜天安家落户。

“村里答应给菜地我,并且还要帮我在门前围个小院子”现在,张女士内心对田园生活充满期待,她们将在此处轮流陪伴母亲安度晚年。



考察团成员——

向往田园生活

85后一年跑了近50个村寻乡间家园


“市民下乡”活动现场,网络主播们正进行视频直播。

85年出生的詹黎,因一本下乡育儿的书籍,萌发带孩子到乡间居住生活的想法。“我自己和妻子不是在乡村成长的,所以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体验乡村的机会。”

曾在浙江经商的他,4年时间里,一直租住在常熟的民宅里,“江浙一带的庭院小楼住的特别舒服,所以回武汉后,希望能够找到类似的地方居住。”去年,看到武汉市建设的美丽乡村后,他开始在武汉周边城区一个个村落探访这些乡村,先后跑了近五十个村庄,寻找自己心中的乡间家园。

从城市搬到乡间,詹黎考虑了很多可行性才下定决心。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待在市中心,郊区居住也能保障生活收入来源;孩子尚小,未到上学的年纪,也无需住在城中,加上妻子的支持,这使他免去了后顾之忧。因此,他格外关注村庄里的基础建设,如水电、网络、快递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希望能够在这里既感受乡村生活,又不过于脱离社会。

在考察中,胜天村村支书龚卫平介绍,该村作为省级文明村,早已实现水电网全通,快递也已经进驻村湾一级基层。基本生活早已实现现代化。此外,胜天村还建立了下乡市民“红色物业”服务队,从保洁到水电维修、医疗到农家厨师服务,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专门人员可协助住户办理相关证照手续、缴纳费用等工作。

4月14日,参加长江日报市民下乡考察团的詹黎,看中了胜天村几套待租民宅,“准备马上带着家人一起来过看看,好房子还是要赶紧下手,不然就被别人抢了。”


60后工程师牵头组团下乡找“养老基地”


“我们有十多个同学,希望寻一处几家人能一起居住游乐的养老基地,最好是青山绿水,庭前有塘,院后有山。”家住武昌的王先生和同学们自从去年了解到政府鼓励“市民下乡”的政策后,就开始了下乡寻房之旅。“因为其他同学工作相对很忙,所以找房的工作,就由我负责了。”

今年54岁的王先生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工程师,从去年4月开始,他牵头带着同学们考察了新洲、蔡甸、黄陂多地,找出来多个候选地址。因同学里有懂工程设计的,他们甚至还拟出了房屋效果图和施工图,足见他们对下乡寻找“养老基地”的热衷。

这次参加市民下乡考察活动,王先生带着妻子一同前来,在看完精选的十套民宅后,他们对一栋三层楼、总面积400平米的房子表达了意向。这座楼院还没装修,楼内房价数量恰好能满足同学帮的人数需求。他逐间查看房内的结构和设置,并拍照发给他的同学们,准备将其纳入候选。胜天村村支书龚卫平在了解王先生的意愿后,与他进行了租赁价格等方面的沟通。

“你们精挑细选后带我们看房的做法,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如果靠我们自己一处处去找,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区农委还来讲解了政策,更是让我们省心省事了。”王先生不住给本报活动点赞。


区农委现场政策答疑市民获租房安心保障


“市民下乡”考察团走进黄陂胜天村。

此次“市民下乡”考察团走进黄陂活动,吸引了各行各业和不同年龄段的80位市民前来参加。市民陈女士在现场感叹:“原以为参与者多是想去乡间养老的老人,没想竟有怎么多年轻人。”

据了解,80位市民中既有退休的长者,也有企事业单位在职的中青年,还有刚刚返汉经商的人士。除一部分人希望租房养老外,还有不少市民希望投资经营民宿。

在活动现场,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与市民们互动,不仅宣讲了武汉市及黄陂区的相关政策,解答市民疑问,还耐心为市民下乡租房提供了相关咨询服务。

在提问中,市民最关心的是租赁合同保障问题。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陂区今年将在全区推行农村土地证和房产证合一的不动产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做到家家房屋都注册登记,确保市民租赁到合法民宅。同时,在租赁活动中,区农委建议市民,在村民参加合作社的村庄中,尽量与合作社签订租赁合约;没有成立合作社的村庄,则与村委会签订合约,通过对接村内管理机构,最大限度保障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

有市民询问承租房屋后是否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管理规定,仅对房屋占地面积和主体结构有约束,房屋外貌需与当地村湾整体风貌协调即可。他表示,黄陂区将让下乡市民租房做到安心、放心和舒心。


链接》》》

黄陂区“市民下乡”

享受租房补贴和惠民待遇


市民、能人或企业采取租赁(或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期限在5年以上,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为房屋整修过渡期。承租人房屋修整投资超过3万元的,过渡期满后,对于过渡期间的租金给予100%奖补(最高不超过一万元)。

对采取租赁(或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的市民,协议期在两年以上的,享受本地居民免费旅游黄陂景区待遇。

鼓励对以租赁(或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的市民或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荣誉村民”待遇,可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建议、管理和监督等。

全区每年评选“十佳下乡市民”“十佳回乡能人”,对获评的市民和能人分别按照1万元、10万元给予奖励。


策划:黄陂区农业委员会

撰文:王晶 汪峥

摄影:刘斌

(作者:王晶 汪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