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通讯员 张伟)“最初,大约每天只能出几十份报告,报告速度远远跟不上诊疗的需求。”近日,在一次信息化经验介绍时,中南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汉民回忆道。
李汉民介绍,东西湖方舱由中南医院牵头,是武汉市最早征用改建的方舱医院之一,他们刚进驻时,最初的CT检查报告出具的效率还不高。
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把CT机扫描的数据接入中南医院的PACS系统,“接入当天,报告数量就飙升到了200份以上。”李汉民说。该院提前布局,在疫情前就采用两台浪潮全闪存储搭建双活架构作为PACS一级存储,为影像数据实时查询和读取提供支撑和保障。
据他介绍,虽然患者拿到手的只有两三张片子,而实际上,一位肺炎患者的二维CT影像大概在300张左右,如果做一次三维CT检测则会产生数千幅原始小文件。一次1mm的高精度CT检测会有1000多张片子,数据量能达到10GB。
爆发式增长的影像大数据也给后端数据存储带来了挑战,一家大型三级医院每年仅PACS影像数据就可达到PB级。
李汉民说,中南医院采用了浪潮存储提供的“全闪存储+分布式存储”的分级影像存储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在不断增长,科技发展带来更高精度的检验检查设备,它们共同作用下带来的数据量是不可预估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调研员宋海彬曾介绍,今年以来,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也激发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蓬勃发展,今年2020年是数字健康新基建的元年,数字健康新基建也在更广范围、更高领域、更高水平上与医疗健康行业实现融合,来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