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
4月17日,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4年来,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创新角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几大主要亮点。
最大创新是“总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安全理念、安全视野和安全模式,是国家安全领域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创新。其中最大的创新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总体”,总体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的特色。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面性。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又进一步提出海外利益安全。 这十二大类型就其全面性而言,不仅远远超过我们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而且也超过了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安全的覆盖范围,充分体现了对时代发展变化的深刻把握,体现了21世纪国家安全的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系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提出了国家安全的十二大类,而且特别强调其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就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充分显示国家安全不是十二方面国家安全工作的“拼盘”,而是深刻把握国家安全与国家本身的关系。国家是一个整体,国家安全也必须是一个整体。
可持续性。国家安全不是权宜之计,不是被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灭火”,而应该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铭记历史、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强调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追求国家安全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安全创造最基本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没有发展的安全是暂时的、靠不住的。
最大突破是强调内部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我国传统安全观相比,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观相比,最大的突破就是特别强调内部安全。十二个国家安全类型,至少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八个领域是以内部安全为主的。
中国是已经站起来、初步富起来、正在强起来的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合法的核大国,传统上最大的威胁比如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正在相对消退。尽管我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存在领土、领海争议或纠纷,但是这些争议或纠纷不足以引发有关国家武力进攻中国,即使发生了武装冲突,中国也有足够实力予以化解。
一些大国特别是美国,与中国有一些结构性矛盾,对中国崛起有所疑惧乃至防堵,但是只要中国拿出智慧,这些疑惧乃至防堵并不会引发冷战,更不会引发大国战争。也就是说,对于外部安全而言,风险是可控的,安全是可期的。
但是,国内安全风险在增长,甚至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国家安全风险。比如,中央再三警告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就可能引发经济大地震和社会大动荡,也会间接放大外部安全风险。
习近平在“7·26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不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着眼于国家安全大战略。中国如果内部不发生全局性重大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在国际上就是团结、强大的国家,就是外部安全有保障的国家。
人民性是本质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之首,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凸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追求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在价值观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理论上认同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这是基本的、一贯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现阶段,人民面对的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前所未有,人民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前所未有,真正做到人民安全、人民满意、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上讲,以人民为中心是打通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的一种思想,是打通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种思想,特别是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不平衡问题的一种思想,其要旨就是人民主体,人民公平,人民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打造全民参与的“大安全”格局,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安全中的体现。
人民安全体现在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国家安全的十二个重点领域每一个都涉及人民安全,可以说各领域安全本质上都是该领域的人民安全。
人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关键问题。必须真正落实“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优化,有力引导社会预期,帮助群众树立安全信心,进而加快改善人民安全状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祝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