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虽有“文山文海”,落实却很难

近日,有媒体在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时,县里一个科级部门干部反映,去年一年,他们单位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单位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如此算来,一个科级单位,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莫让文件挤掉落实时间

中纪委机关报王鹏

文件该发要发,为的是能把政策落到实处,为群众搭起通往美好生活的桥梁;文件乱发滥发,则会让人疲于应付,挤占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宝贵时间。

对于党政部门来说,每一份文件都应该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不了问题的文件犹如废纸。一年之内收到3831份文件,下发642份文件,人们不禁要问,文件多少与工作成效能成正比吗?不停地收文发文,不停地传达精神,真正留给落实的时间还有多少?对群众而言,政府有没有作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有没有好起来,道路有没有修起来,生活有没有富起来。所以,只有学会做“减法”,杜绝只见文件不见人的现象,把时间用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上,交出的时代答卷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岂容“文山”堵塞扶贫路

中纪委机关报吴斌

一个贫困县的科级部门一年收文3831份,向乡镇发文642份,试想一个乡镇一年会收多少文件?面对如此巨量文件,基层干部哪还有时间往田间地头跑,哪还有精力甩开膀子干实事?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路就这样被堵塞了,这种形式主义祸害不浅!要消除“文山”堵路现象,一要从制度机制上加以完善,加强对发文归口统一审核审批,精减文件,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二要注重科技手段运用,加强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利用大数据为基层干部减负,提升扶贫工作效率;三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对扶贫工作中发现的“文件扶贫”“数据扶贫”等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坚决刹住这股歪风,畅通扶贫之路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跟贫困群众在一起,摸实情,想办法,真扶贫。

用好“互联网+政务”

中纪委机关报陈正

在一些地方,各类公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花费了基层干部群众不少时间和精力。文风会风,连着党风政风。想要真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治理“文件满天飞”的乱象,防止“四风”回潮,创新工作模式是关键。首先,要倡导基层公职人员主动学习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替代传统文件,加大“互联网+政务”的应用推广力度,以信息化、无纸化代替传统的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助推工作落实。其次,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作用,让那些热衷于“文来文往”的干部曝曝光、出出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抓住“关键节点”,加大巡查力度,对于务虚不务实、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组织和个人,强化问责惩戒,并进行点名道姓曝光,从而倒逼党员干部回归理性。当然,还要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实绩考核评价机制,让理性务实成为常态,让虚而不实、华而不实成为过去,营造并引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原标题为《群音汇》

【编辑 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