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敬业、最有爱心、最单纯……五一,向武汉1212位男护士致敬

男护士为病人洗脚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日讯 双鬓已开始染白的武汉市第一批男护士目前仍有4位坚守在护理工作一线上,其中3位在武汉市武东医院,从18岁开始当上“婆婆妈妈”,他们一干就是32年,而且无怨无悔。“女护士能干的事我们都能干,女护士干不了的活我们也能干!”他们风趣地说。他们是武汉市1212位男护士的代表,在他们的带动下,武东医院39位男护士表示,愿在一线为特殊患者服务,工作到退休。

男护士合影

今年元月,精二科病房收治了一名由社区送来的病人,病人浑身上下又脏又臭,在帮助病人洗澡时,细心的韩济忠发现病人面露痛苦表情,问他却什么也不说。于是在给病人穿衣时,韩济忠有意触摸了病人的腹部,病人疼得一缩,体查发现病人腹肌紧张,立即报告给医生。经过检查,确诊病人为胃部大出血,由于及时发现,迅速施救,最终保住了病人生命。

有人统计,一个男护士每天要做12项事:打针、发药、带病人上厕所、陪下棋、喂饭、处理应激事件……一个人往往手眼并用,同时得管几个人做几件事。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和几十名患者家属成了微信好友。上下班途中,他们会将患者在医院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康复训练、换衣服理发等等细节照片和视频发给家属,让他们放心。这些琐碎的工作,都被男护士们当成了分内的事。

“对于精神病患者,要尊重他,关心他。你对他的每一点好,他不会说谢谢,但他会在情感上接纳你,行动上配合治疗。”有着32年工作经验的韩济忠道出了他的切身感受。

精神二科去年收治了一名40岁的精神病人,在家三年不言不语,家人都以为他“哑”了,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送到医院时蓬头垢面。韩济忠就给病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换上干净衣服,患者外形顿时变了一个人。可病人仍终日沉默不语,拒绝治疗,通过了解病史病情得知病人三年前讲话正常。他在精心护理病人的同时,主动与病人讲话,下班后也来科室关心病人的饮食起居,逐步取得病人信任。韩济忠把谈话内容写在纸上,病人开始用点头摇头来表达;看到患者这细微变化,韩济忠随后锻炼病人发音,从最简单单词开始,逐字逐句,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患者突然说出“你好”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七旬母亲来院探视时激动得流出眼泪。

曾经是武汉市第一批男护士的武东医院党委书记戢汉斌对男护士职业有更深的理解。他认为,在临床上,男护士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是体力强壮、精力充沛。二是应急能力突出。遇到紧急情况时,男护士往往临危不乱,具有较强的理性判断能力。三是男护士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四是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

工作了32个年头的钟恩允说得很朴实,也是许多男护士的真实想法: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有过许多次的犹豫与彷徨,工作中的烦恼和家人的不理解,使我多少次都想退出这个岗位,但冥冥之中似乎是有一种力量把我拉住坚持下来。随着精神卫生法以及国家对精神残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精神病人的住院率越来越高,更需要像我们这样的男护士对他们进行身心健康的护理。

帅气小伙子肖益新婚不久,曾经岳父母对他的职业也有过微词,但妻子坚定不移。直到妻子80岁的外婆摔骨折了,小肖忙前忙后,照顾老人既专业又贴心,岳父母终于对女婿刮目相看。肖益说,我们虽然是男护士,但我们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写论文搞发明与时俱进,医院用工、报酬等政策都向男护士倾斜,我们事业上有成就感,当护士心里也踏实。

如今,这群充满朝气和热情的男护士中,有年轻的主管护师江定武,有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护士称号、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韩婆婆”的韩济忠,有被同事誉为“谈判专家”的王思高,还有兢兢业业的王新越、熊虎……他们在特殊的岗位上,把精神病人当作亲人,当作家人,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记者毛茵 通讯员陈红源 曹申玉)

【编辑:祝洁】

(作者:毛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