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的法律法规转化为鲜活易懂的好曲好戏,“文旅普法轻骑兵”开启创作“孵化器”迎接春天!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黄丽娟 涂为)“打造法治文艺精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普法,既接地气,又有文艺范儿!”3月1日、2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武汉说唱团承办的法治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上,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和法律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



搭建沟通桥梁 文艺法治融合贯通

在法治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民法典》正式实施,又是八五普法开局之年,我局将要联合上级有关部门继续深化创新“文旅普法轻骑兵”品牌,创建全市法治文艺精品创作基地,并探索创建《民法典》+红色纪念馆普法示范基地和社区普法教育活动试点基地。进一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行业资源优势,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创作出更多主题鲜明、立意准确、生动形象、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舞台艺术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





会议邀请的文艺工作者、文旅行业代表、法律专家等围绕主题,分别从新时代如何讲好法治故事、用文艺播下互联网时代法治的种子、通过案例讲故事的普法方式、用法治的力量弘扬时代主旋律、法治戏剧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期待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迪用该所自制的普法抖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现场普及旅途中所涉及的民法问题。周迪认为,座谈会为法律工作者和文艺专家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文艺创作者通过了解诸多法律条文,启发创作灵感,再进行艺术升华,能写出更多优秀作品进行演出和传播,也更容易将《民法典》知识送到市民游客身边,告诉游客如何用法律维权。

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贺娟,现场讲述《民法典》中离婚、理财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普法故事,引发大家热议。李贺娟表示,今后要努力加强与文艺工作者的跨界合作,努力将更多的法律条款生动地转化为鲜活易懂的普法节目,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扩大普法传播。



湖北元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袁丁从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出发,讲述跟《民法典》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他说,《民法典》不仅是周全严密的规则系统,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人文关怀。他认为,本次座谈会很好地体现了法律为文化赋能、文化滋养法律的特点。



北京德和衡(武汉)律师事务所参与了刚颁布的《武汉市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委托起草工作,该所律师胡燕介绍了相关立法思路和典型案例。她表示,今后有关我市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和处置有法可依,将为我市旅游者增加更多更好的保护。

南湖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副校长朱安璋现场发言交流,他表示老年大学学员们平时学法用法的热情都很高,讨论问题除了自己身边的案例,也喜欢将网上和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案例拿到课堂上,边学习边讨论边创作普法文艺节目。此次座谈会听取了很多与老年人、家庭主妇和全职妈妈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将来也会邀请文艺界专家走进社区教育学院帮忙编排指导,“既提高了老年人的普法维权意识,也能为创作更好的法治文艺作品添砖加瓦”。

创作文艺精品开启文旅普法“新赛道”



“法治题材创作者首先要懂法,了解法。通过座谈会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把生动的法治故事更好地完成艺术转化。”武汉说唱团副团长李道南说,真实的法律案例更容易激发艺术创作。今年,法治题材的文艺作品处于相对活跃期,但是剧作质量和影响力距离观众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现阶段,武汉说唱团全体成员都在学习《民法典》,大家都希望能将法律条文、真实案例,转化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艺精品节目”。

国家一级演员赵卫国参与座谈会后感觉受益匪浅,他认为文艺工作者通过与律师的交流,既能增加文艺作品传播的新内容、新途径,又能用精品力作讲好文旅普法故事,抓住法治文艺创作与传播的新机遇,促进传统法治与文艺的创新融合。

“完成普法宣传,生产出精品力作,这是我2021的小愿望。”编剧李冰认为普法学习对编剧创作十分重要,普法创作座谈会非常务实,“《民法典》和以往的很多法规都有区别,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进行艺术创作。一个普法文艺作品的传播,一定不能有法律盲区,跟着律师和专家真的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他表示,今后将努力创作出更多主题鲜明、故事好看、人物生动的法治文艺作品,不仅要将法律知识融到艺术里去,还要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

图:通讯员叶朝闰 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